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影像学角度分析各急性髌骨脱位解剖学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影像学表现试图探讨急性髌骨脱位发生的机制,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78膝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部或住院部行MRI检查,影像诊断符合急性髌骨脱位的患者,并分为青少年组和成人组。将图像进行后处理,测量各解剖学危险因素指标,统计急性髌骨脱位患者的髌骨状态、髌骨内侧支持带损伤的部位及程度、骨软骨损伤的部位及损伤级别。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一系列分析,运用非参数检验比较青少年组和成人组连续变量型解剖学危险因素的差异,χ2检验比较两组的解剖学危险因素出现的阳性数(率)之间的差异,使用因子分析找出合理描述四个解剖学危险因素与急性髌骨脱位的关系,运用偏相关分析分析解剖学危险因素各测量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认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髌骨高位方面,两组患者ISI平均值和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4、0.04),即青少年组和成人组在髌骨高位方面存在差异。(2)用股骨滑车深度、骨性股骨滑车凹角、软骨性股滑车凹角3个连续性变量指标来描述股骨滑车发育不良,经因子分析,股骨滑车深度为导致股骨滑车发育不良的第一主成分,即股骨滑车深度对股骨滑车发育不良的解释度最好。(3)骨性TT-TG距离和腱性-软骨性TT-TG距离中,将其测量值>15mm做为阳性参考值时,青少年组和成人组之间发生骨性TT-TG距离增加的百分比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5)。发生腱性-软骨性TT-TG距离增加的百分比之间两组患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患者在髌骨倾斜方面的数据在平均值和阳性率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经因子分析,髌骨倾斜为导致急性髌骨脱位的解剖学危险因素第一主成分。(5)经因子分析,定义ISI>1.3者为髌骨高位,股骨滑车深度>3mm者为股骨滑车发育不良,骨性TT-TG距离>15mm为胫骨结节外移,外侧滑车倾斜角≤0°为髌骨倾斜,运用偏相关分析,控制年龄因素后,结果显示:外侧滑车倾斜角与股骨滑车深度呈正相关(r=0.245,P=0.035)、与骨性TT-TG距离及髌骨高位无明显相关性(P>0.05);股骨滑车深度与骨性TT-TG距离呈负相关(r=-0.323,P=0.005),与髌骨高位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髌骨高位与骨性TT-TG距离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6)影像学表现方面,经χ2检验,两者在髌骨内侧支持带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者在骨软骨损伤的损伤的位置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1)。结论:导致青少年和成人急性髌骨脱位的解剖学危险因素在髌骨高位和骨性TT-TG距离增加方面存在差异。髌骨倾斜为导致急性髌骨脱位的主要危险因素,但其伴随股骨滑车发育不良发生,二者之间具有正相关性,股骨滑车发育不良与胫骨结节外移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影像学表现上,青少年组和成年组急性髌骨脱位患者在骨软骨损伤的部位上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