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初次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情况及首次发生时间,研究他汀用药依从性对再发MACE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循环四科2010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首次确诊为AMI并成功行PCI治疗的患者。对符合入选标准的对象进行随访,随访观察患者有无MACE发生及首次发生MACE的时间,若无MACE发生,则随访至截止日期,并记录急性心梗后此期间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依据随访期间他汀服用天数覆盖率(Proportion of Days Covered,PDC)分为他汀持续用药组(PDC≥90%)、他汀非持续用药组(PDC<90%)。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研究患者基线资料,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则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终点事件有无差异。运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进行多元C0X回归模型分析,探讨各变量与MACE发生的相关性。结果:1.随访一般情况截止2017年9月30日,共随访患者468例,男333例(71.2%),女135例(28.8%),年龄 30-93(64.47± 11.63)岁,其中 65 岁以下占 49.8%,65 岁以上占50.2%。随访时间(6-90)(42.45± 19.49)个月。在随访的患者中,非持续用药组222例,占总人数47.4%,女性68人,占女性总人数50.4%,男性154人,占男性总人数46.2%。而且在非持续用药组人群中,65岁以内、65-75岁、76-85岁、85岁以上分别占各自年龄段42.9%、47.9%、59.0%、50.0%。2.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及临床特征(Killip分级、心梗类型、冠脉病变支数、左室射血分数、血压)、住院天数、随访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实验室化验方面,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肌酐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3.随访终点事件发生情况随访期间患者首次发生的MACE共107例,总的MACE发生率为22.86%,其中全因死亡33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48例,急性脑血管事件26例。非持续用药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急性脑血管事件及总的MACE发生情况均显著高于持续用药组,分别为(14.0%vs6.9%,p=0.014;8.6%vs2.8%,p=0.008;31.1%vs 15.4%,p<0.001)。然而全因死亡两组间无显著差异(8.6%vs 5.7%,p0.278)。4.对MACE多因素回归分析运用Kaplan meier生存曲线绘制两组患者无MACE发生的累积生存函数,结果显示他汀持续用药组预后明显优于非持续用药组。单因素变量分析提示年龄、高血压、Killip分级、冠脉病变支数是再发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他汀持续用药、LVEF值是发生MACE的保护因素,而年龄段是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急性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在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持续他汀用药组发生MACE、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急性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分别是他汀非持续用药组的0.527倍、0.516倍、0.367倍。结论:1.非持续他汀用药是主要心脏不良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急性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2.成功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停药或间断口服他汀类药物会显著增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急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