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基因互作对肉鸭腹脂沉积的遗传机制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l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鸭生产和消费大国,肉鸭产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随着肉鸭生长速度的显著提高,腹部脂肪的沉积也越来越多,降低了肉鸭的饲料转化率、生长性能以及影响鸭健康状况等。因此,从改善生产性能和健康角度考虑,降低鸭腹脂的沉积是目前肉鸭养殖的关键目标;同时,揭示肉鸭腹部脂肪沉积的遗传机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以樱桃谷北京鸭祖代和润州凤头白鸭杂交的F2代资源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分析304只42日龄F2代鸭的体重、腹脂重、腹脂率等数据,确定各表型之间的相关性,并对筛选得到的高腹脂率(H)、低腹脂率(L)F2代鸭的5个肠段(十二指肠SC、空肠KC、回肠HC、盲肠MC和直肠ZC)的肠道内容物进行16S rRNA测序,鉴定影响腹脂沉积的肠道菌群;并通过对高低腹脂率的盲肠内容物的宏基因组进行分析,寻找影响腹脂沉积的差异基因并对差异基因做功能富集分析,探讨微生物对腹脂沉积的响应机制。另外,通过对高低腹脂率F2代鸭的腹脂进行转录组分析,筛选影响腹脂沉积的差异表达mRNAs和lncRNAs。最后将16S rRNA、宏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结果进行了联合分析,筛选出影响脂肪沉积的关键菌群和基因并进行初步功能验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304只鸭的体重、腹脂重、腹脂率等表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2代资源群体中鸭的腹脂率存在个体差异,并符合正态分布,腹脂率的最低值为0.217%,最高值为2.255%,平均值为1.17%。通过分析性别对腹脂率的影响发现,在高腹脂率区间(1.5%,2.25%)母鸭较多,公母鸭比例为0.5313;在低腹脂率区间(0,0.75%)公鸭较多,表明F2代鸭的腹脂率分布与性别有关。此外,通过分析腹脂重、体重与腹脂率的相关性发现,体重与腹脂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腹脂重与腹脂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腹脂重和体重均会影响鸭的腹脂率。(2)对5个肠道部位的16S rRNA测序结果进行分析,OTU聚类结果显示,MC-L的OTU数最高,其次是ZC-L和ZC-H,SC-H的OTU数最少。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MC-L、MC-H、SC-L、ZC-L和KC-L几个组菌群多样性较高。低腹脂率组菌群多样性普遍高于高腹脂率组。Beta多样性结果显示,MC部位的各个样品,组内一致性较好,HC、ZC、SC其次,KC组内一致性最差。KEGG通路富集结果显示:MC部位的微生物相较于其它组别而言,更多富集到碳水化合物代谢这一通路上。(3)盲肠内容物的宏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富集于脂肪代谢相关通路上的微生物基因主要有 PKS9/KSA1、fab I、pqsD、bgsB、fabD、relA、AvrBs2、gigX3、fabG1、glpD等10个。在LDA Effect Size(LEfSe)分析得到的不同组之间有差异的菌群中,与脂肪代谢相关的是:拟杆菌(Bacteroidetes)、厚壁菌(Firmicutes)、瘤胃球菌(Ruminococcus)、螺菌(Lachnospiraceae)、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nales)、变形杆菌(Deltaproteobacteria)、放线菌(Actinobacteria)等12个菌群。(4)对高、低腹脂率的鸭腹脂组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共鉴定到633个差异表达mRNAs和214个差异表达lncRNAs,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FOXO1、FASN、ELOVL6、EHHADH、PPARA、ACSL1、PLA2G4B和SCD1等关键差异基因和 XR003493025.1、XR003499737.1、TCONS00005095、TCONS 00013863、XR002405656.2、TCONS00050591和TCONS00059689等关键的差异lncRNAs。鸭盲肠部位中拟杆菌(Bacteroidetes)与下调基因TMF1、STRBP、TRRAP和LAMA3存在负相关关系,厚壁菌(Firmicutes)除了与以上4个下调基因存在正相关关系外,还与MANBAL、Fam234a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可推测上述菌群通过与上述差异基因互作共同调控腹脂的沉积。(5)对鸭FOXO1基因进行了初步功能验证,腹脂组织中FOXO1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在高、低腹脂率群体中差异极显著(P<0.01),高腹脂率群体中相对表达量水平低于低腹脂率群体。FOXO1基因在腹脂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与鸭的腹脂率成负相关,FOXO1基因在鸭脂肪沉积中可能起负调控作用。综上,樱桃谷北京鸭祖代和润州凤头白鸭杂交F2代鸭的腹脂率存在个体差异,腹脂重和体重均会影响鸭的腹脂率,不同肠道部位的微生物结构组成和功能差异较大,盲肠可能是影响鸭腹脂沉积的关键部位,且拟杆菌(Bacteroidetes)、厚壁菌(Firmicutes)、放线菌(Actinobacteria)等差异菌种通过影响参与脂肪代谢相关的通路基因 FOXO1、FASN、EHHADH、ACSBG2、AASDH和PPARA的表达,进一步影响到脂肪的合成和分解;另外,FOXO1基因在鸭腹脂沉积中可能起负调控作用,鉴定到的SNP位点(g.59359C>T)可以作为影响鸭腹脂沉积性状的分子标记。以上研究成果为改善鸭腹脂沉积性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遭受各种逆境胁迫。干旱是全球最严重的非生物逆境之一,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植物耐旱响应网络是一个涉及多层面多基因互作的复杂调控网络,在遗传上受多基因控制。渐渗系可以减少复杂遗传背景的干扰,是定位复杂数量性状的经典材料。micro RNA是一类内源非编码小RNA,主要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cro RNA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
β-蒎烯作为一种重要的松节油组成成分,具有细胞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价格低廉、反应活性高、绿色环保等诸多优点。到目前为止,β-蒎烯的氧化产物诺蒎酮已经被用于合成一系列高附加值衍生物,其大多数应用于医药中间体、手性催化剂、杀虫剂等领域。本文以诺蒎酮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一定荧光特性的诺蒎酮衍生物,并采用NMR、GC-MS、HRMS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多种手段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全面表征。本研究还实现了诺
历代都有游记作家,但此前没有一个朝代像明代那样如此之多、如此之整齐。明代是中国记游文学空前发展的兴盛时期,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明代保存了数量巨大的游记,蕴藏着巨大的文学研究价值。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仔细梳理,认真分析,概括总结,从文学视角出发,以典范文本为研究对象,对明代的游境写心书写,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总结。论文由绪论、正文、总论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对选题缘起与创新设想、
2013年家庭农场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文件提出“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家庭农场是农户家庭经营的升级版,它是以农民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从事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农业生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其实践进程被大大加快。但是家庭农场的发展却存在各种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家庭农场
“基因编辑”和“肿瘤治疗”作为当今生命科学领域的两大研究热点,都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在基因编辑领域,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由于Cas9表达的不可控性导致的脱靶效应会产生严重、不可预估的副作用,因而被极大地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在肿瘤治疗领域,手术切除、化疗、放疗作为当前肿瘤治疗最为推荐的方式,却由于治愈率低、副作用大而倍受诟病;而新兴的肿瘤免疫疗法虽然能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却由于
Ophiostoma piceae胆固醇酯酶(EC 3.1.1.13)能高效催化胆固醇酯的水解;或在非水相条件下的胆固醇的酯化反应。O.piceae胆固醇酯酶在食品加工、制药(核苷类或固醇类激素的合成)、纸浆树脂障碍的控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胆固醇酯的可溶性差,底物浓度低,严重降低了酶的催化效率。高温有助于增大胆固醇酯的可溶性,提高反应体系中底物的浓度,进而提高反应速率。O.piceae胆固
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在调控基因转录表达,印记基因活性以及肿瘤发生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LSH是唯一一个被报道参与DNA甲基化动态调控的SNF2染色质重塑酶家族成员。LSH敲除小鼠整体DNA甲基化水平下降显著,目前基于小鼠的研究更加倾向于LSH参与起始性DNA甲基化调控,但是其分子机制仍存在一定争议,尚待完善。我们首先构建了LSH基因敲除的多种细胞系,包括人源He La、HCT1
由于化石燃料的日益短缺,人们需要寻找新的能源来替代化石能源,生物质能被人们广泛认为是一种能够有效替代化石能源的可再生能源。基于木质纤维素抗降解性是影响生物质燃料生产成本的关键因子,本论文将从纤维素生物合成机理、木质纤维素降解机制和纤维素酶分泌效率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Gh CESA基因家族的鉴定和分析发现CESA1,CESA2,CESA7和CESA8主要参与棉花次生壁纤维素合
牛支原体是致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重要病原,常在运输应激后爆发,引起牛肺炎、乳腺炎、关节炎等病症。由于缺乏特效抗生素和特异性疫苗,该病严重威胁养牛业的发展。另外,由于病原表面可变蛋白的高变性,牛支原体易产生免疫逃避,导致牛支原体病的预防和治疗变得更加困难。迄今为止,牛支原体的分子致病机制和典型的毒力因子尚不清楚,这一现象严重制约了牛支原体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的研发。支原体可胞外生长也可胞内寄生,胞内寄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五年生存率仅为12%左右。肝癌的主要致死原因是肿瘤的远处转移,该过程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的过程,涉及众多信号通路的传导异常和效应分子的异常表达。因此,深入探究肝癌转移过程中的关键驱动基因,明确其作用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寻找预防和治疗肝癌转移的新靶点,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临床意义。Hippo通路的激酶级联主要是通过调控其下游的终末效应组分YAP(yes-assoc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