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 wilt)是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引起的维管束病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目前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防治黄萎病危害的措施。因此必须深入了解棉花抗黄萎病基因的表达规律及棉花黄萎病与寄主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抗黄萎病品种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本研究利用强致病力菌系诱导陆地棉抗黄萎病品种冀棉20号、陆地棉感黄萎病品种邯208和海岛棉抗黄萎病品种Pima90-53应激基因的表达,通过cDNA-AFLP技术筛选与抗病相关的差异条带,以获得与抗黄萎病相关的候选基因,从而为抗病育种提供新的基因来源。从256对引物中筛选出31对差异性较好的引物,利用31对引物共筛选了82条差异条带,二次扩增获得55条扩增条带,从中选择性克隆了15条进行测序。将克隆序号命名为Vdrg(Response Gene induced by Verticillium dahliae)。 对15条序列的初步分析如下:与棉花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本研究所得cDNA序列与棉花数据库中的基因同源性均很低,由此推测该cDNA序列是在黄萎病菌诱导表达下的新序列。与基因组文库中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Vdrg10是一个337bp的基因片段,有318个碱基与推断的转运蛋白具有99%(318/319)的同源性;Vdrg28是一个323bp的基因片段,有243个碱基与50s核糖体蛋白L3具有91%(243/266)的同源性;Vdrg47是一个305bp的基因片段,有99个碱基与大肠杆菌的酪氨酸蛋白激酶EtK有99%(99/99)的同源性。Vdrg33是一个291bp的基因片段,有174个碱基与拟南芥的网格结合蛋白的mRNA序列具有84%(174/207)的同源性;其余的差异片段与已知的抗病基因关系尚不明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