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生产计划与调度在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连铸与热轧作为钢铁制造的核心工序,因制造模式和时间节奏存在明显差异,跨工序生产计划协调匹配难度大;先计划后调度的序贯决策方式难以实现全局最优,易造成计划与调度脱节现象。为克服上述不足,论文围绕连铸-热轧区段的生产计划匹配问题和加热炉生产调度问题,开展基于双层优化思想的集成计划调度方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连铸与热轧之间通过DHCR、HC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强不确定条件下连铸-热轧生产线基于软决策机制的调度方法研究(No.6187304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产计划与调度在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连铸与热轧作为钢铁制造的核心工序,因制造模式和时间节奏存在明显差异,跨工序生产计划协调匹配难度大;先计划后调度的序贯决策方式难以实现全局最优,易造成计划与调度脱节现象。为克服上述不足,论文围绕连铸-热轧区段的生产计划匹配问题和加热炉生产调度问题,开展基于双层优化思想的集成计划调度方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连铸与热轧之间通过DHCR、HCR、CCR三种衔接模式完成生产计划匹配,合理的衔接模式匹配方案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与减少能源消耗。针对连铸-热轧生产计划匹配问题,建立了以最大化热装热送比和最小化铸轧间隔时间为目标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采用Python优化建模框架Pyomo编程实现与求解器GUROBI进行求解。根据不同衔接模式铸轧间隔时间确定点设计了三种场景下的多组实验,实验结果中三种场景下的热装热送分别为74.19%、90.76%、100%,表明通过所建数学模型可有效建立连铸-热轧跨工序的生产计划匹配,且合理设置衔接模式铸轧间隔时间能促进热装热送比的提升。加热炉调度是在连铸-热轧生产计划已匹配的基础上确定板坯的加工设备、加工时间以及加工顺序,以追求能源消耗最小化的目标。为保证加热炉调度的可行性,在松弛热轧时间约束基础上,构建以最小化驻炉时间和热轧延误时间为目标的调度优化模型,并设计基于概率统计的分布估计算法进行求解。实验结果中不同场景下均出现了热轧延误时间,表明先计划后调度的决策模式易造成加热炉调度的不可行。为解决上述序贯决策计划调度方式导致的调度不可行问题,建立了连铸-热轧集成计划调度的双层优化模型:上层为连铸-热轧生产计划匹配模型,下层为加热炉调度模型,上下层模型以热轧延误时间进行博弈。针对该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分区抽样策略的混合优化算法进行求解。实验结果中所有案例的热轧延误时间均能得到消除,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消除连铸-热轧生产计划匹配与加热炉调度之间的冲突。综上所述,论文在研究连铸-热轧生产计划匹配与加热炉调度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面向连铸-热轧集成计划调度的双层优化模型及其优化算法,并通过计算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链烷醇胺作为水泥助磨剂的主要组分,可提高水泥粉磨效率,还将影响水泥水化。目前对链烷醇胺的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水泥早期水化影响,而对水泥长期和耐久性能影响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首先探讨了两种典型链烷醇胺,即三乙醇胺(TEA)和三异丙醇胺(TIPA),对水泥在标准养护和硫酸盐环境中的性能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探究了SO3调控对含链烷醇胺水泥抗硫酸盐腐蚀性能的影响。通过热力学模拟、热重、X射线衍射和电镜分
热轧卷是典型的结构用钢,由于强度高、韧性好、易于加工成型且具有良好的可焊接性,被广泛应用于船舶、桥梁、汽车等制造领域。表面缺陷是影响热轧卷质量的关键,其中,由于连铸责任判定的比例达到70%以上。而连铸生产是涉及多个方面的庞大系统,工艺参数设置及设备运行状况都影响铸坯质量。对于铸坯质量优化,受到连铸现场高温环境的限制,铸坯质量通常难以直接判定,传统的机理分析方法可以为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一定的指导,但仍
冶金烧结工序是钢铁行业NOx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烧结烟气具有温度低、粉尘和铅锌等重金属含量高、成分复杂等特性。研究开发具有良好反应活性及抗铅锌中毒性能的低温SCR脱硝催化剂,对降低钢铁行业烟气NOx,实现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研究了不同铅物种对Mn-Ce/低钛高炉渣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FeOx修饰改性提高了催化剂脱硝活性及抗铅中毒性能,同时对铅中毒失活催化剂开展了再生方法优化
结晶器作为连铸机的核心部件,其寿命和质量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连铸作业率及改善铸坯表面质量等均具有重要意义。结晶器工作环境恶劣,其表面在高温条件下长期承受拉坯过程的摩擦力,严重的磨损会影响铸坯表面质量并造成结晶器的下线检修,影响连铸作业率。在结晶器表面制备涂层是延长其使用寿命的重要途径。目前,高作业率、高浇铸速度的连铸生产对结晶器的耐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开发新一代高性能、长寿命的耐磨涂层
高钛钢一般是指钢中钛含量大于0.2 wt%的钢种,钢中钛含量的增加能大幅度提高钢产品的各项性能,如韧性、耐磨性和使用寿命等,但目前高钛钢的生产与应用相对较少。钛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元素,高温下会在钢液中生成大量的非金属夹杂物,如钛的氧化物、硫化物和氮化物等。这些非金属夹杂物不仅会对钢的浇铸工艺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还会造成铸坯内部及表面严重缺陷,影响钢产品性能与应用。因此,高钛钢冶炼过程必须有效控制夹杂物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与工业的发展,建筑、桥梁及铁路等行业对钢产品质量的要求愈加严格。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直接影响着钢材的性能和质量,多数夹杂物的存在会破坏钢基体的连续性,降低钢的塑韧性,甚至导致钢的加工性能和疲劳性能恶化等。夹杂物去除和控制是生产高品质洁净钢的首要任务和关键问题。钢液中非金属夹杂物的上浮去除过程可分为碰撞长大、上浮以及在钢-渣界面分离三个阶段。其中,上浮过程作为靠近界面前的动量累积阶段,
钒钛磁铁矿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当前高炉工艺处理钒钛矿占主导地位,但仍存在钛资源利用率低、高炉顺行难、能耗高、碳排放量大等不足。非高炉工艺如欧冶炉预还原—熔分两段式的炉体结构,削弱了高炉软熔带的影响,在熔融气化炉风口鼓入工业纯氧,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碳(氮)化钛的生成。目前,在“双碳”背景下,气基直接还原—熔分的非高炉工艺处理钒钛磁铁矿值得深入研究。气基竖炉直接还原通常为其后续的熔分炉提供直接还原铁(D
可时效强化Mg-Sn系合金由于具备发展为低成本高强度镁合金的潜力,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Mg-Sn二元合金中,析出相主要为条状β-Mg2Sn基面相,而以该相为主导的合金时效硬化能力不够理想。因此,往往需要添加其他合金元素以调控合金性能。本论文以Mg-6Sn-0.5Mn和Mg-6Sn-1Zn-0.5Mn(wt.%)为基础合金,研究了添加Bi元素对合金时效行为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本文利用SEM和显微
轻量化技术实施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用铝合金等轻质材料替代钢铁材料,但因铝及其合金材料的焊接工艺设计难度大,如何实现铝及其合金板材或零件之间的连接成为行业研究的热点及难点问题。无铆钉塑性连接技术是通过对板材施加外力使之发生塑性变形形成机械互锁,从而实现板材零件间连接的一种塑性连接技术。随着“铝代钢”的广泛实施,三层铝合金板塑性连接技术成为行业技术应用的重要研究方向,但因多层板无铆连接的成形原理复杂、影响
钢铁行业是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之一,实现其节能降耗有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钢铁行业的煤气、蒸汽、电力等二次能源占总能耗的50%~60%,研究这些二次能源的转换利用不仅有利于能源系统调度和管理,实现钢铁企业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更对钢铁行业绿色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和提高能源转换过程的效率为目标,以煤气-蒸汽-电力转换系统为对象,考虑煤气到蒸汽、蒸汽到电力的两步转换过程,在煤气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