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网络通信是当前主要通信方式之一,因特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全球通信更加便捷。全球通信网采用的主要网络协议是TCP/IP协议,此协议中包括网络层和传输层。传输层中传输报文需要依赖可靠的端到端的通信链路,但是由于通信环境的受限,在一些情况下不存在端到端的通信链路,例如星际网络、车载网络和无线传感网络等等。而且通信环境中的节点的不规则运动以及通信设备的贫乏,会导致通信网络链路中断,不存在端到端的通信链路,从而传统的网络协议不能适用这种网络环境。最早关于DTN(Delay Tolerant Network)的概念,由Kevin Fall等一些研究人员在2003年的SIGCOMM国际会议上提出来的。DTN的主要是用来覆盖传统的网络结构,在网络层之上添加了一层束层(Buddle),采用存储—携带—转发的模型,实现节点在间歇网络环境中,获得机会连接来转发报文。容滞网络是一种特殊的网络,主要应用在特殊的通信环境中。由于通信环境的特殊性,通过分析节点的属性,提出有效的路由算法来提高容滞网络的效率。社会网络是一种特殊的网络,在社会网络中利用节点的相互关系来评估一个网络的社会相关强度。多区域是网络通信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将节点的社会性以及网络环境的多区域性同时应用到容滞网络中是可行的方案。本文首先介绍了容滞网络的背景知识、路由模型以及具体应用,其次分析社会网络的相关背景、网络的区域性以及相关应用。在深入分析相关知识基础上,提出了对应的改进方案,具体如下:1.根据仿真平台的地图,将仿真网络区域分成四个独立的区域。将地图中的节点分为两类,一类是只在一个区域内运动,另一类既可以在区域之间运动也可以在区域内运动。由于节点的运动方向以及节点当前在网络中的位置的不同会影响到路由的性能,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路由策略。2.首先根据节点所处的位置,将路由分成两种。信宿节点与中继节点在同一个区域内,选择下一跳节点根据到目的节点的距离大小来判断转发节点;信宿节点与中继节点在不同区域内时,结合节点的运动方向和到目的节点的距离选择下一跳节点。3.使用仿真工具平台The ONE来完成仿真,得到仿真结果以后,分析仿真得到的具体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