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ushover的双肢薄壁墩连续刚构桥抗震性能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w0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是我国山区主要采用的桥型,其抗震性能的评估意义重大。传统的Static Pushover方法难以考虑该桥型高阶振型的影响,而能考虑高阶振型影响的几种改进的Static Pushover方法计算量都较大,寻求一种简便有效的Static Pushover方法能节约大量设计成本。Dynamic Pushover方法在桥梁结构中研究较少,如何运用此方法评估桥梁结构抗震性能,本文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研究且与Static Pushover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研究内容:(1)通过阅读大量的桥梁抗震领域的文献,对目前的桥梁抗震分析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针对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念以及其代表分析方法Pushover方法进行了文献综述。(2)对Pushover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详细阐述,对传统的推覆侧向力分布模式以及目前存在的三种能考虑高阶振型的Static Pushover方法予以探讨,对与Pushover方法相结合的能力谱以及需求谱的求解方法予以推导。(3)以一座双肢薄壁墩连续刚构桥为依托工程,运用专业桥梁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建立全桥模型,对其采用的非线性材料本构方程予以阐述,非线性单元即塑性铰的滞回模型的特征值予以计算。(4)对该桥进行五种传统的侧向力模式、先组合与后组合两种能考虑高阶振型的Static Pushover方法(振型SRSS组合推覆分析以及多模态推覆分析)、Dynamic Pushover方法对此双肢薄壁墩连续刚构桥进行两个计算方向的推覆分析,并与Chopra改进的能力谱方法结合得到不同方法的性能点,对这些性能点进行分析以研究Static Pushover方法与Dynamic Pushover方法计算结果的区别。计算结果表明纵桥向采用一阶振型模式加载、横桥向采用振型SRSS组合加载是对本高墩连续刚构桥最简便有效的Static Pushover分析方法。(5)采取Dynamic Pushover方法获得的能力谱以及代表各级地震水平的反应谱转化而来的需求谱获得不同地震水平的性能点,探究基于Dynamic Pushover方法的桥梁抗震性能评估,结果表明本高墩连续刚构桥满足设防烈度要求。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群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建设的逐步发展,联程出行需求的不断扩大,多模式客运枢纽间的换乘问题日显突出。同时,在城市群内部各种突发的异常状况也会对多模式交通网络带来冲击,如何更好地判别异常事件和对相应受影响换乘客流进行识别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内部综合交通枢纽间的出行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客流异常状态识别方法,提出与异常情况有强关联的枢纽群以及受影响换乘客流的辨识方法。本文在对突发异常状态类
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促进了遥感技术的发展,各种模态的遥感影像数量日益增多。同时,单模态影像因为自身成像波段单一的局限性,越来越难满足日常需求。因此,综合利用多模态遥感影像进行优势互补十分有必要。多模态图像配准技术是综合利用多模态遥感影像的基础,也是目前遥感领域研究的热点。然而,不同的波段有着不同的光谱特性和辐射特性,所以多模态图像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强度差异。此外,传感器成像机制导致多模态图像不可避免的
烘箱在道路室内试验中是一种常用的加热设备,主要用来加热或者保温沥青、集料以及混合料等物质,由于这些物质在进行室内试验时对温度状态有严格要求,所以烘箱的控温精度和保温能力就显得极其重要。然而,现阶段实验室所用的烘箱大都是通用烘箱,其控温精度低、内腔的温度均匀性也很差,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加热或保温的物质没能达到试验的标准温度,最终导致试验的结果失真。因此,本文制作了一个适合道路行业的高精度烘箱,这样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