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呋喃丹以其对农作物害虫尤其是土壤害虫高效、广谱的致死性,深受人们的青睐,在农业生产中有着极为广泛的使用基础。近年来,随着呋喃丹残留对环境以及各种动物造成的危害日渐突出,如何处理呋喃丹残留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为应对呋喃丹残留带来的危害,人们利用细菌降解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从环境中分离出多个种属的呋喃丹降解菌,主要包括鞘氨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副球菌属、枯草芽孢杆菌以及沙雷氏菌属等。本研究分离得到一株对呋喃丹降解率较高的菌株CF-14,并采用响应面分析的方法对其降解条件进行了优化,为进一步研究呋喃丹对环境污染的修复奠定了基础。研究的具体内容及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富集驯化的方法,从常年使用呋喃丹的农田土壤中筛选获得一株能高效降解呋喃丹的菌株CF-14,通过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以及16S rDNA序列的分子生物学分析,将该菌鉴定为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2.将菌株CF-14在以呋喃丹作为惟一碳源的液体无机盐培养基中培养3 d,利用液相色谱仪测定呋喃丹的残留量,初步测得菌株CF-14对呋喃丹的降解率最达到了95%。3.为优化菌株CF-14对呋喃丹的降解,本实验还对降解条件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利用Plackett-Burman Design实验从8种试验因素中筛选出对菌株CF-14降解呋喃丹影响较大的因素:pH、接种量、培养时间、温度。并采用Box-Behnken Design试验确定了无色杆菌CF-14降解呋喃丹的最佳条件,即在培养时间73.0 h、pH 7.0、培养温度28.0℃、接种量13.0 mL(菌浓度为10~7 cfu/mL)时,呋喃丹的预测降解率为100%,经试验验证,呋喃丹的实际降解率达到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