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椎管肿瘤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的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为椎管肿瘤的患者病例资料29例进行手术前后情况比较分析。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10岁-72岁,平均38.5岁。随访时间从3个月到42个月,平均13个月。术前均行X线、MRI检查,部分行CT检查, MRI均提示为硬膜外肿瘤,肿瘤长径2.0cm-18.0cm,平均5.0cm。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肿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主要观察记录:术后并发症、疼痛缓解、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术前X线及复查X线钉棒情况等,其中疼痛按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照Frankel分级,生活质量以生活质量评价分析。结果术后病理示:神经鞘瘤20例,室管膜瘤1例,神经纤维瘤2例,纤维脂肪瘤1例,血管瘤1例,软骨瘤1例,囊肿3例。置入螺钉数151枚,术后患者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早期局部感染,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余患者切口为一期愈合。有2例病例出现置钉位置不佳,2例螺钉超出椎体前缘,但不超过5mm。术中术后未见大血管、神经、脊髓损伤。所有病例疼痛消失或减轻,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术前平均5.8分,术后平均0.86分,术前术后有统计学差异(P<0.01);神经功能分级按Frankel分级:术前C级3例,D级24例,E级2例,术后C级0例,D级5例,E级24例,有统计学差异(P<0.01);生活质量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分别为64.7分、8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提示脊柱结构稳定性良好,钉棒在位固定良好,未出现断钉断棒及钉棒松动征象,椎体高度无明显改变,椎体间隙未变窄,部分植骨开始融合。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在肿瘤切除基础上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技术可有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是维持脊柱稳定、防止出现脊柱畸形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而长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