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项研究是在连续八年的人为控制放牧样地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根际以及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作用机制。在野外人工模拟不同放牧强度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荒漠草原植物的根际土与非根际土进行深入比较,应用传统的稀释平板法与菌种的分子鉴定技术相结合,比较不同放牧条件、不同土壤取样深度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组成及多样性,明确放牧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之间的关联。其主要结论如下: (1)目前的放牧强度正在影响土壤细菌的数量。具体表现为,轻度放牧处理土壤细菌数量增加,而中度、重度放牧土壤细菌数量快速减少,表层土更为明显。在0-10cm土层中,轻度放牧处理土壤细菌数量分别高于对照、中度和重度放牧38.19%、65.83%和47.4%。轻度放牧处理短花针茅根际土壤萎缩芽孢杆菌属数量明显增多,这是造成轻度放牧区非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增加的根本原因。 (2)放牧降低了土壤真菌的数量,这种影响在土壤表层更为明显,在0-10cm土层中,放牧使其数量减少了27.88%-42.92%,这种降低趋势重点是由短花针茅根际土壤中青霉菌属、链格孢菌属和木霉菌属数量减少所制。 (3)放牧只造成了表层土壤放线菌数量的降低,在0-10cm土层中,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土壤放线菌数量与空白对照相比分别减少了25.61%、19.50%和32.93%,这种减少趋势重点是冷蒿和无芒隐子草根际土壤放线菌数量快速下降所造成。此外,链霉菌属是根际及非根际土壤的绝对优势菌放线菌。 (4)放牧重塑了根际及非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群落结构,但其群落多样性并没有与放牧产生明显的响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