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主位、述位的研究,自1844年Henri Weil(Weil, 1978)开始,许多语言学家,尤其是布拉格学派(Prague School)都在这一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主位结构及主位推进模式的出现又为语言研究,尤其是为篇章研究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一些语言教育学家也纷纷试图将主位结构和主位推进模式引入外语教学中。这些尝试在语篇分析及阅读理解中已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证实了其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语言学家们又对主位推进模式及篇章的连贯性进行了研究,并推测对主位推进模式的教学可能会对提高英语写作的连贯性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相关研究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很少有研究者用实践去验证这一假想。在现有文献中,有关实验方法的介绍不够详尽,难以指导实践教学;试验方法欠缺科学性,导致试验结果欠缺可信性。宏观上,本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首先,事实上理论和实践不是完全对等的,很多在理论上成立的东西在实践中又未必行得通,所以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来检验理论的真实可行性是相当必要的。从哲学的角度讲,理论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道路,它又反作用于理论,推动理论向真理靠近。因此,本研究旨在从实践的角度,以实证数据为基础,来验证这一理论猜想。其次,主位推进模式本身与逻辑思维密切相关,将主位推进模式引进外语写作教学,本质上也是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微观上,本研究旨在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从被试实验前后所得的英语作文总成绩(total score)和连贯性成绩(coherent score)分析主位推进模式的教学是否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产生影响?2.学生英语作文的总成绩和连贯性成绩有什么关系?3.如果主位推进模式对学生英语写作的确产生影响,那么影响的程度与不同的文体是否有关系?本研究尝试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双维研究模式,对39名非英语专业专科大一学生在实验前后对于不同文体英语作文连贯性及作文总体水平进行分析。由于时间关系,实验采用了常见的其中三种文体:描写文、议论文以及记叙文。每种文体都按实验前后布置下两至三篇作文。实验结束后,借助统计软件SPSS 11.5将所得数据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及相关分析。在此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又对一些随机抽取样本进行了样本分析,以及被试的反馈问卷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主位推进模式的教学,学生在各个文体的连贯性得分上均有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