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均速度是构造成图、地震数据时深转换的必需数据。为了得到与工区内地质规律符合的平均速度场,给地震地质解释和其它时深转换应用提供比较准确的平均速度,在GeoeastV2.0一体化系统下建立了时深转换速度建场子系统。该时深转换速度建场子系统利用地震处理提供的叠加速度或均方根速度资料,经过T-V对沿层插值、层速度计算、层速度平滑、计算沿层平均速度、井数据约束校正等分析手段,求得较准确的平均速度用于构造成图。由于我国西部地区地表结构复杂,由巨厚沙层覆盖,速度研究受浅层低降速带的影响,加上构造埋藏很深,幅度很小,使油藏寻找非常困难。我国西部地区的另一特点是火成岩发育,由于火成岩速度的影响,使构造落实更加困难。随着勘探技术的发展和各地区勘探程度的提高,勘探区域转向山地及其它地表复杂地区,导致三维采集资料增多。这类地区地表及地下地质条件极其复杂,高山、峭壁等分布地区,地震记录质量较差,静校正求取困难,速度谱品质差且有反转。在地下,多为高陡的反射构造,地下逆断层多、断距大,给构造位置的准确落实及构造精度的提高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考虑用新的方法来提高时深转换变速成图的精度。本文在总结前人方法以及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前人方法的优点,设计研究了时深转换速度分析及建场的方法,并在速度研究方法上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通过以层位控制法为基础,形成了一套基于三维模型迭代计算层速度的方法,在可视化方法上,用一些可视的方法对速度谱及形成的层速度进行质量控制;在复杂区精细处理上,利用成熟的平滑、约束等手段,充分考虑断层等特殊地质现象,进行数据的分块处理;在井资料约束方面,采用深时曲线数据为基础的沿层速度井校正技术,通过对沿层速度进行速度校正后,消除了沿层速度与井速度的误差,达到沿层平均速度与井速度的一致,提供了一个较准确的沿层平均速度,导致最终构造成图中构造深度与钻井深度的误差比较合理,从而大大提高了时深转换速度建场构造成图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