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哥特传统的衍变过程中,疯女人形象在演绎哥特式小说的情节模式和文化模式上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在维多利亚时代表现得尤为明显。故此,本文将简要梳理疯女人形象的文学渊源、人物形态与主要特征,然后从情节模式和文化模式两个层面入手,分别论述维多利亚时代哥特式小说中疯女人形象的角色功能与文化内涵,并结合当时的道德气候、社会风尚以及精神病学理论环境,深入讨论女性疯狂的社会、文化意义。
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呈示哥特传统中的疯女人群像。疯女人形象上承莎剧中的“奥菲莉娅”而亚,在哥特式小说初盛之时就已屡次出现于文本当中。到了维多利亚时代,以《简·爱》中的伯莎·梅森、《白衣女人》中的安妮·凯瑟里克、《奥德利夫人的秘密》中的“奥德利夫人”为代表的疯女人形象又被赋予了时代性的特质,在文本世界中不断地丰富、衍变着,但总体上仍呈现出类型化、模式化的基本特征。
第二部分论述疯女人形象在哥特式小说中角色功能的实现。一方面,立足哥特传统,从关学效果来看,疯女人的诡异、怿诞往往是渲染恐怖氛围的有力因素,进一步凸显了哥特式小说的文体特征:另一方面,从哥特式小说中最常见的情节模式入手,以伯莎为典型例证,分析作为障碍型因素的疯女人形象在演绎情节套路过程中的功能实现。可以说,以伯莎为代表的疯妻子/疯女人形象是维多利亚小说中常见的“糟糕妻子”形象的一种变体。与后者略有不同的是,在哥特式氛围的笼罩下,她表现得更为极端化,也更具破坏力,带有强烈的诡异、恐怖色彩。
第二部分探悉疯女人形象的文化意义。维多利亚时代是一个小说的时代,小说的写作、出版、阅读与时代风尚的塑造、传播之间有着非常密切而微妙的关系。可以说,疯女人形象就像是一面反光镜,传达着那个时代的文化讯息。在维多利亚时代矛盾而复杂的社会、文化语境下,在维多利亚精神病学的深刻影响下,女性疯狂被界定为“精神错乱”。也就是说,在正常人眼中,疯女人是不正常的、不合理的、逾出规范的,是时代风尚、家庭观念、淑女典范的叛离者,是幽灵化的、异质的存在,呈现出哥特式的风貌特征。
翻开维多利亚时代的哥特式小说,那些疯女人依然游荡在文本世界之中,既凸显着哥特式的幽暗、诡异、怪诞与恐怖,又以其独特的方式传达着女性对强势文化的恐惧和对自身存在的焦虑,尽力诉说着那些难以言说的女性生存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