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PE患者治疗前后PLT、FIB、D-D和FDP水平的变化规律及与Mastora评分方法评估的PAOI的关系,探讨上述凝血纤溶系统指标是否可以评估PE患者的PAOI以及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法:前瞻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三家医院呼吸内科经CTPA确诊的PE患者。采用Mastora评分方法评估PAOI。PE患者根据急性肺栓塞早期死亡风险分层分为低危组、中低危组、中高危组和高危组,比较4个组间的PLT、FIB、D-D、FDP及PAOI水平差异。动态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第2、第3、第5、第7和第14天内凝血纤溶系统指标的变化,描述这些指标治疗前后14天内的变化规律和分析这些指标在治疗前后与PAOI的关系。结果:三家医院共纳入34例PE患者,低危组14例,中低危组8例,中高危组8例和高危组4例。PE患者4个危险分层的D-D和PAOI水平均随着急性肺栓塞早期死亡风险分层的加重而升高(低危组、中低危组、中高危组和高危组的D-D和PAO1分别为6.27mg/L、9.16mg/L、11.47mg/L和 17.57mg/L,19.17%、27.02%、44.19%和58.07%)。各指标治疗前后14天内变化曲线显示PLT于治疗后持续上升,符合三次方曲线模型(F=12.826,p=0.000);FIB治疗后先上升,于治疗后第3天达到高峰,随后下降,符合二次方曲线模型(F=3.255,p=0.040);D-D和FDP均于治疗后持续下降,均符合三次方曲线模型(F分别为29.137、31.126,p均为0.000)。治疗前PLT、FIB、D-D和FDP分别与治疗后不同时间PLT、FIB、D-D和FDP水平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前PLT与PAOI呈负相关性(r=-0.361,p=0O.036);D-D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及治疗前后14天变化量与PAOI均呈正相关性(r分别为0.530、0.580、0.523,p分别为0.001、0.000、0.002);FDP治疗前后14天变化量与PAOI治疗前后14天变化量具有相关性(r=0.424,p=0.012);FIB治疗前后与PAOI均无相关性。结论:D-D和PAOI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急性肺栓塞早期死亡风险分层情况。PE患者治疗前PLT水平越低和D-D水平越高提示肺动脉阻塞程度越严重。PE患者经治疗后D-D、FDP持续下降和PLT持续上升提示肺动脉血栓溶解,病情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