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型人工晶体四点缝线固定术的临床观察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kak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折叠型人工晶体四点缝线固定术在无足够后囊支撑患眼中的应用。该院自2005年6月~2007年3月共有19例(19眼)行折叠型人工晶体四点缝线固定术。其中白内障囊内摘除2眼(10.5%),白内障超声乳化囊外摘除后囊破裂14眼(73.7%),外伤性白内障3眼(15.8%)。  手术方法:曾一期行玻璃体切割的患眼平坦部放置灌注管。在2:30、4:30、8:30、10:30方位距角膜缘后1mm处做垂直于巩膜面,长约0.3mm、深约0.5mm的切口,沿平行巩膜面方向潜行1.5mm。缝针先自巩膜切口内进针,至角膜缘约0.5mm处出针,再从切口另一点的巩膜外进针,至巩膜切口内出针。聚丙烯线直针自2:30方位从巩膜切口(角膜缘1.0-1.2mm)先垂直刺穿巩膜再水平进针,依次通过同侧巩膜、同侧睫状沟、瞳孔区,在其对应固定点8:30巩膜隧道切口方位,距角膜缘1.0-1.2mm处,以1ml注射器锐针头先垂直巩膜后水平进针,通过同侧巩膜、同侧睫状沟,到达瞳孔区,将直针插入针头内,直针被引导通过8:30方位1.0-1.2mm处,自巩膜切口内出针。同样方法,固定4:30方位和10:30方位缝线。做角膜缘隧道切口,分离粘连的组织,有玻璃体脱出者视情况做全玻璃体切割或前段玻璃体切割。从12点钟位切口拉出聚丙烯缝线分别固定人工晶体各个角的小孔,植入人工晶体,调整位置,固定缝线并将线结埋藏进巩膜隧道内。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1.0,0.05以下者1眼,0.05~0.1者1眼,0.2~0.8者14眼。术后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前房出血和玻璃体积血2眼(10.5%),人工晶体轻度倾斜1眼(5.3%),黄斑囊样水肿2眼(10.5%),低眼压1眼(5.3%),眼压升高2眼(10.5%)。未发现线结暴露侵蚀、人工晶体脱位、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  手术特点:(1)采用Quattro折叠型人工晶体;(2)行四点缝线固定术;(3)采用巩膜隧道埋藏线结的方法;(4)对于曾行玻璃体切割的患眼行平坦部放置灌注管。  四点支撑的折叠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为无足够后囊支撑的无晶体眼提供了恢复视力的有效方法。折叠型人工晶体四点缝线固定术选择折叠型人工晶体,缩小了手术切口,并利用四点固定法基本解决了人工晶体的倾斜问题。本手术采取放置灌注管的方法,降低了术中低眼压的发生率;选择外路法进针,减少了发生前房出血的可能。不过,其手术技巧及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