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化石能源煤的短缺及其利用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污染,人们越来越关注开发利用新能源。生物质能因其数量巨大、清洁和可再生等优点被重视,但是生物质热值较低,并且在其燃烧后的灰中因为碱金属含量较高而产生了诸多问题,这阻碍了生物质能的广泛有效利用。将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可以有效降低生物质灰中碱金属的含量,但混合燃烧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混合燃料的结渣积灰,阻碍传热过程并对设备造成腐蚀,极大地威胁着燃烧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及设备的可靠性。因此,研究生物质和煤混合燃烧中,与结渣程度密切相关的灰成分、灰熔融特性、灰渣由薄变厚中各种元素的变化过程等相关指标,对揭示混合燃烧结渣机理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水稻秸秆和宜阳煤为研究对象,使用沉降炉对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中动态成灰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一些实验数据。首先利用沉降炉对样品进行灰化处理,以动态积灰过程烧制渣样。其次采用灰成分分析仪对样品灰渣进行灰成分分析,通过结渣积灰相关知识分别对煤、秸秆和它们的混合物动态沉积结渣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灰中各物质随秸秆含量的增加呈非线性变化。再次从微观角度借助灰熔点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电子扫描电镜和EDS对灰渣样品进行灰熔点、晶相和形貌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秸秆的熔融特征温度远远低于煤的熔融特征温度,生物质与煤混合物软化温度随秸秆含量的增加呈非线性下降。最后,研究了动态结渣的主要元素的分布,一方面研究了在相同工况不同燃烧时间条件下各渣样外表面的元素差异;另一方面研究了相同工况下较厚渣样沿纵剖面的元素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各主要元素分别在外表面基本呈升高或降低的非线性变化。这一规律也在渣样纵剖面的元素分布上得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