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临床器官功能衰竭的终末期患者,器官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临床器官移植中,使用的免疫抑制类药物,可以有效的提高移植器官的存活率,但是其严重的毒副作用影响了移植器官术后长期存活。移植器官免疫耐受是临床上器官移植术后生存的最佳理想状态。器官移植耐受诱导在动物模型的研究中已实现,但是其真正的免疫学耐受机理却未能阐明。临床移植工作中观察到肺、小肠等器官移植术后虽有强效免疫抑制剂,但其存活状态并不能达到其他器官水平;在动物实验中,肺、小肠和皮肤移植物也难以形成稳固免疫耐受状态。移植术中的离体器官都普遍存在组织损伤、局部缺血等情况,可引起离体器官局部组织细胞受损,坏死的供体组织细胞释放核酸到细胞外形成游离核酸,游离核酸可能会被受体固有免疫系统当作危险信号加以识别,激活固有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最后引起移植器官排斥。相关文献报告提示,佐剂里铝成分会与死亡细胞所释放的DNA结合,放大DNA所引起的共刺激信号,激活体内相关免疫反应。本实验是拟通过DNase Ⅰ对离体皮片受损释放的DNA进行降解处理,降低因离体皮片坏死细胞释放的DNA所引起的炎症反应,从而改善皮片离体保存后移植存活质量。该实验期望通过检测固有免疫反应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为临床器官移植中改善器官保存,及动物模型中诱导移植器官耐受提供新的思路。实验方法:(1)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小鼠离体皮片移植后释放小片段DNA和DNase Ⅰ对小鼠基因组DNA的降解情况。(2)运用1mg/ml和2mg/ml的剂量浓度分别浸泡处理离体小鼠片,浸泡时间间隔为3小时,6小时。术后,同等浓度DNase Ⅰ腹腔注射7天,观察植皮成活面积和颜色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评分(3)术后三天流式细胞仪检测加药组(DNaseI0.25mg/ml)中T细胞早期活化因子CD69的表达情况。(4)通过HE染色技术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移植皮片细胞变化情况。结果:(1)验证了 DNaseⅠ对小鼠DNA具有降解作用。(2)通过对术后皮片成活面积和植皮颜色观察,推测出DNase Ⅰ在皮肤移植小鼠体内,体外使用的最佳剂量。观察到离体皮片浸泡在浓度为0.25mg/ml的DNaseⅠ溶液中3小时,能较好的延长离体皮片术后的存活。(3)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早期活化因子CD69,发现实验中使用浸泡、注射浓度为0.25mg/ml的DNase Ⅰ时,能有效抑制T细胞早期的激活。(4)通过对术后第3天移植的皮片进行病理HE染色观察,发现通过DNase Ⅰ处理的皮片,虽然存在淋巴细胞的浸润,但是相对于未加药组其炎症反应程度较轻。结论:DNase Ⅰ对离体保存后再移植的皮片具有降低固有反应,促进同系小鼠皮片存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