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中的模糊现象是自然语言的特有属性,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诸如语音、词汇、句子、语篇等等。虽然众多学者对语言中的模糊现象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对模糊语的认识仍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模糊语的研究具有广阔的空间。本文拟从语义学、语用学及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阐释模糊语言的本质、特征、分类、交际功能及起源。全文由以下部分组成:
第一章为简介。主要从历史的角度对模糊语的研究进行综合概括,从古希腊的“堆悖论”到查德的“模糊集合”,从近代分析哲学家眼中的模糊语到现代语言学家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如:模糊集方法,认知方法,自然语言的实验方法及语用和心理方法。
第二章是关于模糊语的主要内容的描述。本章列举了对于模糊性的定义和分类的不同描述;探讨了诸如模糊与精确,模糊与含糊,模糊与歧义,模糊与概括等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讨论了模糊语的普遍性、不确定性、确定性及多变性等特征。所有这些将有助于读者对模糊语有进一步的了解。
第三章运用语义学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经济原则对模糊语的交际功能进行探索与分析,同时也尝试性地分析了模糊语在语言学习中的地位。
第四章将从本体模糊语和认识论模糊语的角度探讨模糊语的成因。本体模糊语由范畴模糊语和边界模糊语构成;而认识论模糊语可分为从对象和人的关系中抽象出来的模糊语及从具体感知表象抽象出来的模糊语。
第五章是对全文的总结,表明了作者对模糊语言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