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肾小球率过滤(e GFR)是反映肾脏血液动力学变化的敏感指标,可较精确地反映肾脏功能。随着年龄增长及糖尿病进展,e GFR逐渐下降,其下降幅度反映肾小球受损的程度。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表现,蛋白尿的出现是肾功能损害的重要标志。动脉粥样硬化是T2DM患者最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 IMT)是早期反映动脉硬化程度的理想指标。c IMT增厚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独立的预测作用,也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的预测因子[1]。研究发现,e GFR下降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有关[2]。也有研究表明,微量蛋白尿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的预测因素[3]但老年T2DM患者e GFR下降、蛋白尿的进展究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如何,我们对279例老年T2DM患者的e GFR、UAER及c IMT进行了检测,探讨两者与老年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选取年龄≥60岁的血压控制在140/90mm Hg以下的老年T2DM患者279例,以c IMT 1.0mm为标准将其分为:c IMT<1.0mm(c IMT正常组),c IMT≥1.0mm(c IMT增厚组)。测定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Hb Alc)、血脂等指标,并收集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史。以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量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UAER≥20μg/min定义为微量蛋白尿,根据简化的MDRD公式计算e GFR。结果:1.279名患者中,c IMT增厚组年龄、糖尿病病程高于c IMT正常组(P<0.05)。c IMT增厚组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脂血症的发病人数明显高于c IMT正常组(P<0.05);c IMT增厚者e GFR低于c IMT正常者(P<0.05)。c IMT增厚者与c IMT正常者相比UAE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2.随着e GFR的下降,c IMT厚度逐渐增加(P<0.05)。然而,随着UAER增加,正常白蛋白尿期、微量白蛋白尿期、大量白蛋白尿期相比c 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Spearman法相关系数分析示c IMT与年龄、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P<0.05);与e GFR呈负相关(P<0.05)。c IMT与UAER、BMI、FPG、Hb A1c、TG、HDL-C、LDL-C无明显相关性。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 IMT与年龄、糖尿病病程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进一步调整年龄、糖尿病病程因素后,e GFR下降仍为c 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e GFR下降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