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了客观评价省级名老中医殷克敬教授经络诊查选穴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和总结殷克敬教授经验。 方法:将60例符合缺血性中风诊断标准的患者以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经络诊查选穴针刺治疗组、常规选穴针刺治疗组。经络诊查选穴针刺治疗组以经络诊查发现的异常经脉的腧穴(反应点)选穴为主,再结合辨证选取相应配穴。常规选穴针刺治疗组采用辨证选取相应腧穴;辨证取穴两组上肢瘫痪取肩髃、极泉、手三里、合谷、内关;下肢瘫痪取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委中;伴有中枢性面瘫取颊车、地仓、水沟;语言謇涩取风池、翳风针向喉结、完骨;针刺手法采用平补平泻,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然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定量表(NIHSS)、四肢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 Ashworth痉挛评定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法)观察二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 结果:1.经络诊查选穴针刺治疗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定表各成分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选穴针刺治疗组治疗前后的 NIHSS评定表各成分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四肢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分析显示:经络诊查选穴针刺治疗组与常规选穴针刺治疗组对四肢简式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的比较,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四肢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疗法在改善患者偏瘫上、下肢功能方面,经络诊查选穴针刺治疗组优于常规选穴针刺治疗组(P<0.05)。3.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分比较分析显示:经络诊查选穴针刺治疗组与常规选穴针刺治疗组临床痉挛评定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疗法对改善患者偏瘫上下肢痉挛,经络诊查选穴针刺治疗组优于常规选穴针刺治疗组(P<0.05)。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法)比较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法)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差异,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论:两种治疗方法改善中风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以及患者的上、下肢痉挛程度,经络诊查选穴针刺治疗组优于常规选穴针刺治疗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