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8年Saijo提出后,肩胛皮瓣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创面的修复。但是,传统的肩胛皮瓣面积较小,限制了其使用范围。随着整形外科的发展,临床对较大面积皮瓣的需求日益增多,为了满足临床的需要,本课题对跨越人体中线区肩胛皮瓣进行了研究。 选择性动脉造影—显示跨越人体中线区肩胛皮瓣的血管分布 采用6例肝素化新鲜尸体,用140mmHg灌注压力,将40%甲醛银朱溶液注入一侧旋肩胛动脉皮支内。定点标记后,沿左侧肩峰-第七颈椎-右侧肩峰-右侧腋后线-第十胸椎-左侧腋后线-左侧肩峰的范围,将背部皮瓣在肌膜下层面掀起,行X光下摄片。结果发现以一侧旋肩胛动脉的皮支为蒂,造影剂可跨越人体中线,到达对侧肩胛区。横支从旋肩胛动脉皮支主干水平发出后,略向头侧走行一段,随即发出很多分支,呈弓状或阶梯状,在中线区与对侧的血管吻合成网状或弓状。这种吻合存在于中线区的不同高度上,血管跨越中线后按弓状或垂柳状向对侧肩峰延伸。这些血管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一个大的血管网。中线区的吻合更为广泛,可见阶梯状吻合、垂柳状分支、血管弓和血管网,吻合形式多样,但较为粗大的血管较少。在对侧肩胛区内,未见粗大知名血管支,血管密集区主要集中在肩胛冈上区。整个皮瓣血管轴的方向指向对侧肩峰。 制作跨越人体中线区肩胛皮瓣的透明标本—明了皮瓣的微血管构筑 采用另外6例新鲜肝素化尸体,在一侧旋肩胛动脉皮支内注入乳胶墨汁混合液。同上法切取皮瓣后,酒精固定并逐级脱水,最后放入冬青油中制成透明标本。观察其微血管构筑情况:同造影结果基本相同,皮瓣内有多级血管吻合网,跨越人体后正中线达到对侧肩胛区。血管的密度变化也基本等同于造影检查。在制成透明标本的皮瓣上,分别通过双肩峰连线、双侧旋肩胛动脉的体表投影处连线、双侧肩胛下角连线和第十胸椎做四条横行标记线;然后通过后正中线、双侧肩胛骨内侧缘垂线、双侧肩峰点垂线和皮瓣远端的肩胛骨中份垂线做六条纵线;将跨越人体中线的肩胛皮瓣划分为15个区。在每个分区的中央区域取3×3cm~2的透明标本组织块,分别在标本左右两端纵向切取0.2mm厚的全层组织:将余下的标本块在显微镜下按深筋膜层、浅筋膜层、真皮下血管网层及真皮层分四层水平切开。切取的标本放于盛有冬青油的培养皿中,用微循环体视显微镜,放大6倍,分垂直向和水平向观察微血管构筑情况。将透明标本的微血管图象输入计算机,应用Pro-Plus Image(IPP)分析系统测量各区的血管密度,血管管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