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珲春自然保护区东北虎保护生物学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u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是现存体形最大的虎亚种,是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旗舰物种,在我国仅分布于黑龙江和吉林省,由于栖息地丧失和猎物数量减少,野生东北虎的数量已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及时开展有关东北虎的保护生物学研究对了解东北虎生存现状和制定保护策略具有重大意义。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现存东北虎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本文从2008~2011年在该区域利用被动监测和样线调查的方法对东北虎及其猎物的数量展开了调查,通过对野生东北虎捕食家畜监测记录分析对东北虎捕食家畜展开了研究,从捕食者的领域、猎物资源的生物量、人类活动干扰3方面对东北虎最小保护面积开展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被动监测表明2008~2010年依次有14~20只次、4~5只次、3只次的东北虎在保护区内活动;2009~2010年冬季与2010~2011年冬季调查表明2009~2010年冬季至少有4只东北虎在珲春自然保护区内活动,可以明确判定性别的有3雄1雌4只个体,2010~2011年冬季调查未发现东北虎活动信息。2、与2006~2008年调查相比,东北虎猎物数量有所恢复,2009~2010年冬季调查狍(Capreolus pygargus)、马鹿(Cervus elaphus)、梅花鹿(Cervus Nippon)、野猪(Sus scrofa)的平均密度分别为0.76、0.11、0.07、0.01只/km2,2010~2011年冬季调查狍、马鹿、梅花鹿、野猪的平均密度分别为0.71、0.07、0.05、0.07只/km2,栖息地破碎化和盗猎仍是东北虎及其猎物的最大威胁。3、大型家畜、雄性家畜易遭东北虎捕食;捕食家畜在7月最频繁;捕食生境以阔叶林为主。建立赔偿与保险机制、改变饲养方式、严禁家畜进入核心区、增加农民收入、恢复东北虎猎物是减缓人虎冲突的措施。4、维持1只雄性东北虎和3只雌性东北虎的最小可繁殖种群需要的面积为5 000km2,现有珲春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不能维持该繁殖群,将保护区西北部国有林场全部划定为自然保护区能够达到最小可存活面积。
其他文献
针对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密云县境内泥石流灾害多发的特点,通过研究旨在为研究区泥石流预报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为区内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支撑,最大限度的减少区内泥石流产生的危害。通过对研究区典型泥石流流域系统内部要素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得到研究区处在易于泥石流发生的地质、地貌条件下,其现代泥石流的活动频率有逐渐加大的趋势,且存在着区域性暴发频率高、单沟暴发频率低、群发性显著、活动过程短、严重影响水源
蒙原羚(Proeapra gutturosa)又称蒙古瞪羚、黄羊等,与普氏原羚、藏原羚同属于偶蹄目牛科原羚属,是重要的植食性野生有蹄类经济动物。近年来蒙原羚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从20世纪5
柠条(Caragana microphyla Lam)是豆科锦鸡儿属(Caragana)植物栽培种的统称,具有速生、高热值、生物量大、萌蘖能力强、适应性强等特性,广泛分布和栽培于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
以山东冠县毛白杨基因库内的469株优树无性系为材料,在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倍性水平的基础上,通过SSR分子标记对二倍体优树无性系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同时采集二倍体雌株的
毛黄肉楠(Actinodaphne pilosa(Lour.)Merr.)为樟科(Lauraceae)黄肉楠属(Actinodaphne Nees)常绿乔木。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南部、海南等省;在越南、老挝亦有分布。广东省内
如何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保护物种多样性是当前各国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自1998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其固碳效益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与此同时,由于山区人口外出打工,
林分改造在优化群落结构、改善林分质量以及提高生态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东莞4种主要人工林分为研究对象,比较了林分改造后的尾叶桉林、荔枝林、马尾松林、马占
学位
建筑工程中的裂缝问题是较为普遍的问题。如果说建筑工程不出现裂缝,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多少会出现。出现的裂缝对建筑物影响有大有小,小的影响美观,大的会影响质量问题。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