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国农业面临着亟待加强和迫切发展的局面,工业化中的农业现代化任重而道远。深切探究我国的“三农”问题,可以发现,利益分配的不均衡以及体制约束和观念束缚是“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是从内部机制上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客观选择。我国的农民数量众多,人均土地耕耘面积狭小。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需求,在市场化的浪潮中农民成为利益的受盘剥者,无奈之余只能在漫长产业链条的最低端,年复一年地伴着自然和市场的风险,等待着获取微薄的初级产品收益。在这样的情形下,只有引导农民强化自身的市场主体优势,平等而有效率地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运行,才能够形成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机制,推动农业农村的全面进步。农民自愿结成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单一农户的利益共同体。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内化了农民分散经营带来的交易成本,组织的民主化推动了劳动者和经营者的团结性和积极性,组织的规模经济有效获取了应得的市场份额和利益分配。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农民进行有效合作,农民素质的提高也催发出稳抓市场机遇、维护经济利益的组织创建者。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是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正确途径。合作经济思想源远流长,起源于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发展于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和实践,丰富于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以合作经济理论为基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结合我国的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民特点,把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动因作为主线,将此主线拓展为三个维度的主题,采取了多范式的主题研究方法。涉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交易成本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产权理论、集体选择理论、理性分析理论。总结经验,实事求是,理论结合实际地看待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着力探析、研究其发展的动因,是理清合作经济如何长效、健康发展的紧迫要求。只有搞清楚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何会出现、缘何会自我发展起来,才能进一步研究农业合作经济理论。对组织发展动因的理解是我们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题中之义。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动因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直接动因,即农民自身的直接创造需求和人民政府的直接帮扶角度。二是根本动因,一方面是生产力这一活跃因素和生产关系适应调整角度,另一方面是市场经济运行中交易成本的客观存在。三是理性动因,即农民对合作的选择过程角度。在直接动因里,农民直接出于产品增值、风险规避、利润返还和预期收益的动因;政府则可以通过扶持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来实践科学发展观,使宏观经济政策在农业领域的成效更加突出。通过直接动因我们看到农民在实践中得出合作经济可以增加收入的预期;政府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帮扶建立的是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桥梁。在根本动因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规律推动我国基本农业经济制度的内部制度创新;市场经济规律使得市场主体积极寻求有效途径来降低交易成本。在理性动因里,理性的农民既是经济人又是社会人,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参与的主要依据是:温饱解决后,在传统的乡村习俗伴随下,农业生产经营决策主要以获取货币,追求稳定增长的收入为目标。在这样的理性动因下,农民进行是否参与合作的选择。研究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动因,目的是丰富合作经济理论宝库,更好地推动合作经济的发展,使其充分发挥对农业的促进作用。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继往开来的历史机遇,肩负着活跃农业生产力,盘活农村经济的重任。依靠我国农民不懈的实践、创新和不断调整,合作经济道路将呈现出规范化、中国化、产业化的现代经济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