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此次课题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从温针灸联合西药疗法与单纯西药疗法治疗瘀血阻络型高血压的疗效比较出发,通过观察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中医总体证候积分、中医各症状积分及各症状有效率、临床降压有效率五方面指标,对此次试验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为瘀血阻络型高血压最佳的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选择符合瘀血阻络型高血压诊断标准的病例6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各纳入30例。治疗组30例,采用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周期为6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中医证候临床总有效率、中医总体证候积分、中医各症状积分及临床有效率、临床降压有效率的改善情况。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证候量化积分明显下降,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两组治疗均有效。2.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在改善临床证候有效率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3.治疗后,治疗组对总体症候积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在改善瘀血阻络型高血压的总体证候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4.治疗后,治疗组在眩晕、头刺痛、面唇紫暗、失眠、夜间加重(以上五个症状P<0.01)以及心悸(P<0.05)六个单项症状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眩晕、头刺痛(以上两个症状P<0.01)以及心悸(P<0.05)三个单项症状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治疗眩晕、头刺痛、面唇紫暗、失眠(以上四个症状P<0.01)以及心悸(P<0.05)五个单项症状积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在改善眩晕、头刺痛、面唇紫暗、心悸、失眠五个症状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5.治疗后,治疗组在眩晕、头刺痛、面唇紫暗、心悸、失眠、夜间加重六个单项症状总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以上六项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6.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降低血压,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两组治疗均有效。结论: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同时温针灸在改善瘀血阻络型高血压证候方面疗效突出,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瘀血阻络型高血压提供一种新的有效可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