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饱和磁感应强度纳米晶软磁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lihong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晶软磁材料由于具有高饱和磁感应强度,高磁导率,低矫顽力和低损耗等特性而引起了材料科学界的极大关注。自从1988年FINEMET合金被制备出以后,NANOPERM和HITPERM合金相继被开发。其中,FINEMET合金由于其优异的综合软磁性能而得到推广应用。   非晶晶化法制备的纳米晶合金由非晶基体和纳米晶粒共同组成。铁磁交换作用长度内的纳米晶通过交换耦合,使得磁晶各向异性大大降低,从而表现出优异的软磁性能。但在传统的纳米晶软磁合金的制备过程中,为了阻碍晶粒的长大,人们通常添加Nb,Zr,Hf等非磁性金属元素,使合金的饱和磁感应强度降低。因此,开发兼备高饱和磁感应强度和优异软磁性能的纳米晶软磁合金显得日益重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两个体系:   (1)具有高饱和磁感应强度的FeSiBPCu合金系;   (2)具有高饱和磁感应强度和高居里温度的FeCoNbBCu合金系。   首先,本工作在FeSiB合金的基础上,通过提高Fe元素含量以及添加P和Cu元素,制备出兼具高饱和磁感应强度和优异软磁性能的FeSiBPCu系纳米晶软磁合金。研究了P和Cu元素的添加对合金晶化行为,微观结构以及磁性能的影响。利用Kissinger方程计算两相晶化激活能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适量Cu元素的加入可以降低α-Fe相的析出温度,提高第二相的晶化温度,并制备出饱和磁感应强度超过1.8T,矫顽力低至2.1 A/m的纳米晶软磁合金。   其次,研究了B与P元素的相对含量,退火工艺以及Cr,Mo,Al元素的掺杂对合金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发现适当P元素的添加可以有效的减小纳米晶晶粒尺寸。在高温短时间退火的条件下,成功制备出晶粒尺寸在15 nm,饱和磁感应强度超过1.8 T,矫顽力低至1.1A/m的纳米晶合金。   最后,在适用于高温条件下的FeCoNbB体系中,研究了Cu和Ni元素的添加及调整对FeCoNbB体系的作用。实验发现,通过添加Cu和Ni元素,合金的软磁性能得到了优化。退火后的合金在保持高饱和磁感应强度的前提下,软磁性能得到了极大提升,铁损得到了降低。   综上所述,本文开展此项研究工作的目的是获得兼具高饱和磁感应强度和优异软磁性能的纳米晶软磁合金,为纳米晶软磁合金的推广应用奠定实验基础。
其他文献
目前水利工程的发展建设逐渐被社会各界人士重视起来,成为我国的核心设施.而在水利工程的工作开展中,关于它的档案管理是其中重要的关键部分,这会严重影响到水利工程的完成质
——我因书法而写经,因写经而喜欢佛法,写经已融入生命,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张剑平 1973年生。江西余干人,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系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该文着重研究了涤纶工业丝在纺丝成形和牵伸过程中,工艺条件对干热收缩率的影响,以及牵伸过程中结构变化对收缩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纺丝速度,降低单丝纤度和适宜的缓冷条
现时实现对线多使用一只或多只万用表,分别接入线的两头,通过万用表示数来实现对线,本项发明核心为测线技术,结合单片机信息处理技术实现了300米以内10芯以下线缆自动化、智
介孔SiO2基纳米生物材料(MSNs)具有大的比表面积、高的孔容、均匀可调的孔径、易于化学改性的内外表面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诸如药物输运、基因治疗、生物传感器、分子影像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性的基层服务机构,承担着宣传与推广全民阅读、整合公共文化资源、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与延伸的责任和义务,对国民文化素养及公共服务效能的提升有重要作
随着各种电子产品不断向微型化和高性能化发展,电子封装密度也越来越高。在当前的FlipChip、BGA、CSP等先进封装形式中,焊料凸点为电子元件提供了机械支撑和电气连接。焊料凸点
本文首先介绍了自动驾驶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物体检测技术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之后阐述了物体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从行人、车辆、交通信息三个方面介绍了具体的检测方法;最后讨论
摘 要:教学游戏是小学语文课堂快乐的催化剂,但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游戏的设计与实施,还有一些值得观察与思考的问题:①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游戏教学存在的问题;②小学语文游戏教学问题存在的原因;③完善小学语文游戏教学方法的运用策略;④对游戏教学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  关键词:课堂游戏;问题;原因;策略;评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游戏教学逐渐成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段,以代替过去枯燥、死板的陈旧课堂教学。轻松、活泼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我国现在建筑相关工作水平正在逐渐提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广泛开来,文章就此展开分析,希望可以给有关从业人员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