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背景下台风活动规律、极端台风灾害倍受关注。长江三角洲位于西太平洋沿岸,易遭受台风和洪涝侵袭。本文从地方志资料中提取了近30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台风、洪涝灾害信息,制定了辨识历史台风准则和辅助判别依据,辨识了1644—1949年台风事件和建立了台风序列,重建了1696、1724、1732、1883年典型台风案例。得到以下结论:
(1)构建辨识历史台风事件的4条准则和6条辅助依据。4条准则分别为有明确台风记载;依据台风现象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关性;依据台风灾害链;依据潮情及其发生时间。6条辅助依据为5-10月的台风相关现象优先考虑;冰雹、龙卷、飑线等现象,一般不与台风相伴发生;连日夜不止伴有大风的强降水可能为台风降水;发生在6~7月长达一两旬的连绵降雨多为梅雨,不为台风降水;山前等特殊地形部位出现伴随风的强降水或暴雨中心,可能为台风所致;当长江三角洲地区夏季刮东北风或北风时,可能受台风影响。
(2)共辨识出1644-1949年台风事件240次,台风事件最多的年代为20世纪20年代(1920-1929),为22次,平均7.7次/10年。19世纪20年代为台风频次由少变多的突变点,其前后100年的台风频次分别为5.7次/10年和10.3次/10年。1644—1949年间受台风影响的县次达1185次,平均每年有3.87个县次。1724年七月十八至十九日达40县次,是受台风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台风事件。1644-1949年间台风持续时间平均每年1.68天,最多的为1668年达13天。近300年中以台风频次低于3次,持续时间少于7天,影响范围小于20县次的年份居多。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中期台风频次少,可能主要受梅雨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偏涝;18世纪中晚期至19世纪中期,台风降水对旱涝的影响可能占主要地位;20世纪初,台风频次虽多,但并未能缓解该时期该地的干旱。
(3)重建1696、1724、1732、1883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典型台风案例,1696年辨识出阴历六月和七月两次台风过程,均从上海附近登陆,影响长江南北岸地区,但两次台风过程导致洪涝的主要原因有差异。1732年辨识出阴历七月的一次台风,登陆地点和影响范围与1696年大致相同。1724年辨识出阴历七月一次台风,影响范围自杭州湾至长江口及两岸。1724和1732年的台风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导致了巨灾。1883年辨识出农历六月份1次和七月份3次4次台风过程。该年前期受梅雨影响、又一个月内连遭3次台风,其降水引起了严重洪涝灾害,属于典型台风灾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