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比较schroth医院—家庭康复模式与传统康复模式干预轻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疗效观察与依从性分析。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6月至2022年10月于天津医院康复医学科确诊为轻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患者共60例,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治疗选择将60例AIS患者共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即医院—家庭康复组(n=30)和传统康复组(n=30)。所有受试者在正式开始训练前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信息,然后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24周后评定相关指标,具体的评估内容包括影像学参数、脊柱活动度、躯干旋转角(Trunk Rotation Angle,ATR)、生活质量以及训练依从性。影像学参数包括患者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的冠状面和矢状面相关参数。矢状面参数包括:T1斜率(T1Slope)、C7矢状位垂直距离(C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7SVA);冠状面参数包括:主弯Cobb角(Major Curve Cobb,MCC)、顶椎偏距(Apical Vertebral Translation,AVT)、C7铅垂线与骶骨中垂线的距离(Distance between C7 Plumb Line and 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C7PL-CSVL);脊柱活动度的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受试者的胸椎和腰椎分别于前屈位、后伸位、左侧屈位、右侧屈位、左旋转位、右旋转位等共计六个位置下的活动度;躯干旋转角使用scoliomter在患者背部凹凸差异最明显处进行测量;生活质量评估采用SRS-22问卷(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22questionnaire)调查患者的功能活动、疼痛、自我形象、心理健康以及治疗满意度这五个维度。记录这些数据结果,并使用SPSS 26.0统计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组内与组间的差异性,并分析两种模式下患者的依从性水平。研究结果:1.影像学参数评估显示:试验组干预前后MCC和AVT组内比较,干预后患者的主弯Cobb角减少,顶锥的偏离程度得到改善,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MCC、AVT和C7PL-CSVL组内比较,干预后患者的主弯Cobb角、顶锥偏离程度以及冠状面平衡状态均得到改善,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后MCC、AVT和C7PL-CSVL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T1 Slope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颈椎矢状面失衡状态均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后T1 Slope、C7SVA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脊柱活动度评估显示:胸椎活动度中试验组干预前后胸椎左侧屈、左旋转和后伸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胸椎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和后伸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后,胸椎各个方向的活动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活动度中试验组干预前后腰椎前屈和后伸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腰椎各个方向的活动度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后,仅腰椎右旋转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躯干旋转角评估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ATR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背部凹凸差异均得到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后AT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生活质量评估显示:试验组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组内比较,干预后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心理健康和自我形象组内比较,干预后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训练依从性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完全依从占比为46.7%,部分依从占比为43.3%,不依从占比10%,而在对照组中完全依从占比为63.3%,部分依从占比为20.0%,不依从占比为16.6%,两组间干预后训练依从性虽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依从性占比高于对照组。研究结论:研究表明,schroth医院—家庭联合康复模式与传统康复模式干预AIS的临床疗效并无显著性差异,该模式在进一步阻止弯弧进展、改善体态和脊柱活动度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患者的依从性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