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思茅盆地泉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ut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思茅盆地是典型的红层广布的沉积盆地,地层富水性差,却有较多泉水(包括温泉、咸泉、盐泉)出露,其中部分泉水具有较大流量(>10 L/s),个别矿化度较高(10 g/L)的泉水沉积钙华。本文对盆地内13个泉水19个水样进行调查分析,采用水化学和同位素方法,探讨泉水的补给来源以及热量和盐分来源,通过研究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和钙华沉积条件揭示地下水循环中的溶滤和沉淀作用,结合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总结不同类型泉水的形成机理,对于阐明地下水循环过程中物质的迁移和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思茅盆地内沉积了较厚的中、新生界红色地层,块状隆起区出露中生界和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13个泉水大体上沿无量山断裂的三支断裂分布。泉水温度为26.2-65.8℃。温泉属于中低温温泉,热量来自深部大地热流的加热,均为部分平衡水或未成熟水。采用石英温标估算热储温度为51-120℃,估算的热水循环深度为1123-3443 m,冷水混入比例为56-94%。思茅盆地泉水的矿化度(TDS)为0.35-334.68 g/L,包括淡水泉(TDS<1 g/L)、微咸泉(1≤TDS<5 g/L)和盐咸泉(TDS≥5 g/L)。地下水在径流中经历了与蒸发岩、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溶滤有关的水-岩相互作用。淡水泉的主要离子Ca2+、Mg2+和HCO3-来源于对碳酸盐岩的溶滤,微咸泉和盐咸泉中较高浓度的Na+和Cl-主要来源于对石盐的溶滤,Ca2+、Mg2+、HCO3-和SO42-主要来源于对碳酸盐岩和石膏、硬石膏等矿物的溶滤,K+可能来自对存在于石盐矿床中的钾石盐的溶滤。盆地泉水中稀土元素总浓度为0.055-6.682μg/L,稀土元素含量随地下水环境中p H和Eh的减小而升高,碳酸盐络合物是泉水中稀土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微咸泉和盐咸泉中还存在硫酸盐形态和氯化物形态。矿化度较高的Cl-Na型温泉沉积钙华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芒卡咸温泉矿化度达10 g/L,对其钙华沉积条件的分析结果表明,较高的二氧化碳分压(PCO2)(10-0.95 atm)以及同离子效应是芒卡咸温泉钙华沉积的有利因素。钙华仅在YS2-2A处沉积,而在YS2-1和YS2-3处没有钙华沉积是因为其不具备形成较薄水流面的水动力条件。思茅盆地泉水的出露主要受断裂控制。泉水在附近山区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温泉在碳酸盐岩中径流,在深循环中被大地热流加热;咸温泉和盐温泉流经古近系、白垩系和侏罗系红层,经历深循环至三叠系碳酸盐岩,获得来自深部大地热流的加热,并溶滤地层中的石盐、石膏等;盐泉在红层中经历较浅的地下径流,溶滤大量的石盐矿物。最终,地下水沿断裂带或破碎带上升以温泉、盐咸泉的形式在地形低处出露地表。
其他文献
海洋可控源电磁法是一种依据电阻率差异来探测海底地层状况的频率域电磁勘探方法,广泛应用于海底油气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中。海洋可控源电磁法信号幅值随收发距的增加近似指数衰减,中远收发距时信号较弱,极易受到噪声的影响,降噪是海洋可控源电磁法应用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目前降噪研究并不充分,本文提出针对噪声特征将形态学滤波算法引入降噪过程中;针对信号特征将压缩感知理论与字典学习算法引入降噪过程;针对储层特征引入
大量开采实践表明,在开采过程中,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的危险性在不同阶段、不同条带呈区域性分布,且这种区域性分布同地下矿床的形成条件、地下水、地质构造等地质因素密切相关。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是一种从区域角度对顶板冒落的区域危险性进行定量分级的技术手段。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冒落区域危险性预测技术的研究,对地下金属矿山顶板安全管理具有指导作用。受现实条件和技术手段的限制,目前关于地下金属矿山顶
谱分析方法在非平稳地震信号的处理与解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将时间域的一维信号转换到时间-频率域中进行二维表征,获取与研究目标相关的局部异常信息,进而实现地层刻画、储层预测及烃类检测。然而随着勘探对象的不断复杂化,传统方法已逐渐难以满足精细勘探的需求,需要针对地震信号的特点发展适用技术,提高研究对象的精细识别与刻画能力。论文以地震资料的高精度谱分析为目标,重点围绕时频分析方法基函数与信号特征的相关
前人的研究表明格林威尔和泛非两期构造热事件对东南极普里兹湾均有广泛的影响,因此普里兹带的地质背景对罗迪尼亚超大陆和冈瓦纳超大陆形成演化过程的重建至关重要。一直以来普里兹湾备受学者们的关注,然而关于普里兹带的形成时代和构造演化过程仍存在争议。拉斯曼丘陵处于普里兹湾的近中心位置,所以对它的研究可以很好的反应整个普里兹湾的演化过程。拉斯曼丘陵出露的中-高级变质岩是普里兹湾岩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普里兹
东天山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的关系的认识一定程度上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的研究方法及相对统一的综合性结论。本文以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视角,系统地收集、整理东天山及邻区已发表的锆石U-Pb单点年龄大数据及7类主要矿产时空结构规律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主要构造-岩浆演化序列、成矿规律及构造-岩浆演化与流体耦合成矿机理,并探讨了地球动力学机制。阿奇山铅锌(铜)矿床在东天山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演化序列及
本文以中亚造山带南缘中段雅干南侧霍布哈尔与生格嘎顺石炭-二叠纪地质体的构造变形特征为研究对象,石炭-二叠纪地质体发育不同层次、不同期次、不同构造样式的构造变形现象,通过系统构造解析和年代学研究,对于重建研究区晚古生代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运用构造解析的技术方法,在野外大比例尺构造-岩性填图基础上,结合室内综合测试、分析,对石炭-二叠纪地质体构造变形进行系统研究,主要创
二叠纪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以复杂的岩性组合、长的喷发时间及富铁质溢流玄武岩等特征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大火成岩省。方解霞黄煌岩为富碳酸盐超镁铁质煌斑岩。尽管在大火成岩省中产量稀少,这类深部地幔来源的岩石为研究大火成岩省形成阶段地幔熔融及交代作用提供了重要信息。本次研究选取塔里木瓦吉里塔格地区一套含金刚石的解霞黄煌岩为研究对象,对其成因、原始岩浆成分、地幔源区岩性及与碳酸岩的成因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基于本次研
青藏高原内部发育的多条近南北向裂谷,是高原内部现今最为显著的活动构造,代表了高原演化的最新阶段。亚东-古露裂谷是青藏高原南部发育规模最大的南北向裂谷,构造活动十分强烈,本文以其南段-亚东裂谷作为研究对象,对裂谷进行了详细的地貌学、几何学、运动学和年代学研究,探讨了裂谷的形成机制及动力学背景。几何学研究显示亚东裂谷的边界断裂倾角为50°-70°,属高角度正断裂,详细野外调查和大比例尺填图显示,亚东裂
以土壤肥力、土壤环境调查评价为基础,综合大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和农产品品质与安全性评价结果,开展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得出以下结论:1、参照北京市耕地地力分等定级技术规程和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对土壤养分丰缺程度进行评价表明,全氮含量水平为较缺乏和缺乏,磷含量水平以中等、较丰富和丰富为主,全钾含量水平几乎全部为丰富和很丰富;有机质含量水平中等;土壤综合养分以三级水平为主。
中生代羌塘盆地记录了从晚三叠世到早白垩世的沉积地层。早—中侏罗世是羌塘盆地的一段重要的演化时期,不仅在于中下侏罗统的地层记录了羌塘盆地的性质和演化,而且这一阶段还是中特提斯洋的快速扩张阶段,该段演化历史被记录在北羌塘坳陷的沉积地层中。在北羌塘盆地中部实施的羌塘盆地第一口科学钻井——羌科1井,获得了从上三叠统到中上侏罗统连续的地层记录,为研究羌塘盆地的古环境和古气候、盆地沉积演化、油气地质等问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