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信息量的激增,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信息生产呈现出即时性、多样性、个性化等特征,公众在网络空间中实现了从“工具用户”到“信息生产者”的角色转变;信息传播具有高效性、便捷性、互动性、去中心化和碎片化等特点,网络信息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实现了裂变式传播。这些都为网络谣言的产生和泛滥提供了便利条件,大量网络谣言充斥在网络空间中,对公众正确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性以获取真实有效的网络信息造成严重干扰。如何提高公众对网络信息的主动辨别意愿和信息辨别能力,进而推动形成公众的信息辨别行为成为了网络谣言治理研究的重要课题。网络谣言不仅对公众有效信息的获取造成干扰,还会严重损害政府的公共形象,不断摧毁社会信用体系,甚至引发大规模的信任危机破坏社会稳定。面对网络谣言的巨大潜在危害,国内外社会各界也纷纷建言献策,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各种网络谣言治理措施,以实现对网络谣言的有效治理。在此背景下,本研究结合网络谣言滋生和传播实情,探究公众的网络谣言辨别行为意愿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网络谣言防治措施以供参考。在对已有文献大量研读的基础上,整合了计划行为理论、防护性行为决策理论、保护动机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和威慑理论等相关理论成果,从中提取了行为态度、信息渠道、保护动机、风险感知、社会资本和惩罚约束等6个解释变量,构建了网络谣言辨别行为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研究假设。基于此模型,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并借助问卷星平台发放,共收回400份有效问卷数据,并利用Excel、SPSS25.0、Amos等工具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信效度检验、相关分析、同源偏差检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等深入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探究了网络谣言辨别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此外,已有研究成果证实辟谣信息对网络谣言治理具有积极作用。为探究辟谣信息对网络谣言辨别行为意愿的影响作用,本论文引入所罗门三组控制实验方法,将45名被试划分为控制组、辟谣组和后测组进行对照实验,以探究网络辟谣信息的辟谣效果,即发挥辟谣信息对网络谣言辨别行为意愿的有效作用,从而实现对网络谣言的治理目的。研究结果显示,网络谣言辨别行为意愿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行为态度、信息渠道、保护动机、社会资本以及惩罚约束等变量对网络谣言辨别行为意愿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风险感知通过正向影响行为态度间接对网络谣言辨别行为意愿产生影响;社会资本负面影响风险感知;辟谣信息对于降低公众对网络谣言的采信水平、提高网络谣言辨别行为意愿具有显著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网络谣言的治理建议,包括:政府加强宣传、教育,以持续改变公众对待网络谣言的行为态度,提高公众对于网络谣言及其危害的认知;基于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完善和强化网络信息沟通机制;从政府、大众传媒和人际关系网三个角度出发,完善高效权威的信息渠道,充分发挥辟谣信息的有效性;强调网络谣言危害性,增强公众风险感知和防范意识;加强和完善网络谣言处罚机制,加强对公民的普法教育和信息行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