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大西洋涛动(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简称:NAO)是北半球冬季最显著的大气低频偶极子模态。NAO对局地及周边地区的天气气候有着显著的调控作用。已有的大部分的研究主要是关注NAO气候态的平均特征(月平均,季节年平均),但是并不能刻画每个NAO事件生命过程的具体变化特征,因此也无法研究NAO生命过程对欧洲天气的影响,尤其是对低温降雪天气的影响机制。另外,对于时空变异的NAO事件来说,传统的NAO正、负位相(NAO+和NAO-)的分类方法并不能完全刻画其特征。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从NAO生命周期分解和NAO事件变异两个主要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具体结论如下:本文通过将NAO生命过程详细分解为开始阶段(B1),发展阶段(B2),衰减阶段(A1)及结束阶段(A2)四个关键期,分析了不同生命阶段对应的欧洲地区阻塞、温度及降水的分布变化。合成分析发现,阻塞分布明显受到NAO位相的调控作用。受NAO+事件调控,阻塞从大西洋东部至欧洲东北部呈现西南-东北(SW-NE)方向分布;受NAO-事件调控,阻塞从欧洲中部至北大西洋和格陵兰地区呈现东南-西北(SE-NW)方向分布。特别发现,在NAO+(NAO-)事件生命周期中,对应的升温(降温)最明显的阶段为衰减阶段,这主要是由于温度平流对欧洲大陆的延迟影响导致的。物理机制分析发现,NAO-(NAO+)阶段北欧(南欧)阻塞频率的增加与NAO-(NAO+)偶极子结构的西退(东移)密切相关。大西洋中高纬度西风的减弱(加强)与NAO偶极子结构的纬向西退(东移)密切相关,即NAO过程的自我反馈机制。围绕2012年1月~2月欧洲地区发生的一次极端低温(暴雪)事件,结合最近提出的原地型(In-situ)和位相转换型(Transition)NAO事件的分类,指出发生位置变异的偏东型位相转换事件(NAO+转Eastern NAO-简称: NAO+转ENAO-)的发生有利于欧洲爆发低温降雪天气过程。ENAO-事件会给整个欧洲地区尤其是东欧和南欧带来大幅度持续的降温过程,同时在ENAO-环流所对应的南北分支风暴路径的调控作用下,南欧降水(雪)增多。进一步的气候统计分析表明,虽然NAO+(NAO-)会给欧洲带来升温(降温)过程,同时降水分布表现为单支(南北两支)结构,但是NAO事件纬向位置的变异会给欧洲地区的天气气候造成不同的影响。本文中,以NAO偶极子中心的北部中心为标准,判断其位置处在10W经线以东和以西来划分偏东型NAO(EasternNAO简称:ENAO)和偏西型NAO(Western NAO简称:WNAO)事件。分析表明,不论对于In-situ NAO-事件还是Transition NAO-事件,ENAO-给欧洲地区带来的降温幅度和面积要大于WNAO-。另外发现在2005年之后,NAO+转ENAO-事件发生的频率明显增多,可能是近10年欧洲地区频发极端寒冷暴雪天气的原因。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相比WNAO+事件,ENAO+事件会给欧洲带来更加明显的升温作用。同时,ENAO事件对应的阻塞的分布位置也相对偏东。NAO的纬向位置与西风强弱有密切关系,较强的西风会强迫NAO向下游(东)发展变异;如果西风偏弱,NAO位置就会相对偏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