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乡融合发展进程的快速推进,乡村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乡村聚落空间格局与人们日新月异的需求变化已不相适应。近年来,乡村聚落空间优化重构问题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聚落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成渝经济区作为研究区,选取了区域内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差较大的四川省广汉市和重庆市江津区作为研究案例,分析比较两个类型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的差异特征,并利用回归模型和因子分析法定量识别不同类型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基于乡村聚落整治综合潜力测算和聚落用地适宜性评价,科学划分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类型,从而提出相应的空间重构策略。本文所获结论较好地揭示了成渝经济区平原和丘陵山区乡村聚落发展的内在规律,厘清了关键因子对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特征的影响,并提出了乡村聚落差别化重构的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成渝经济区平原地区和丘陵山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差异显著。具体表现在:1)数量规模特征。平原区广汉市乡村聚落最大斑块面积、平均斑块面积差均远高于丘陵山区江津乡村聚落,但江津乡村聚落人均用地规模(297.01 m~2/人)远超过广汉市(148.56 m~2/人),乡村聚落用地更为粗放,需要整治的聚落数量和潜力更大。此外,平原区广汉市以小型聚落和中型聚落为主,局部存在显著的低值集聚分布特征,整体呈“东西低,中间高”的格局特征;而丘陵山区江津以微型聚落和小型聚落为主,但空间上高值集聚特征比低值集聚更为显著,整体呈“北高南低”格局特征。2)空间分布特征。广汉市和江津区的乡村聚落均呈集聚分布模式,但丘陵山区乡村聚落分布比平原区集聚程度高。此外,平原区乡村聚落整体表现为“大散居,小聚居”的空间特征;而丘陵山区乡村聚落在地形影响下,整体表现为“满天星”的空间特征;3)景观形态特征。平原区乡村聚落景观形态要比丘陵山区江津区聚落更为规整和简单,但是乡村聚落斑块形状更复杂;同时,乡村聚落的连通性和稳定性也要高于丘陵山区,但丘陵山区乡村聚落分离度和斑块破碎化程度都远高于平原区。(2)地理空间要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均对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具有显著的影响,但平原区和丘陵山区存在较大的差异性。1)地理空间要素。地形条件是平原区乡村聚落和丘陵山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差异最重要因素。平原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几乎不受地形条件的限制,主要在城市、建制镇、道路及河流等区位因素的影响下产生明显差异,作用力综合排序为:距城市中心的距离>距镇区的距离>距交通干道的距离>距河流的距离。而丘陵山区江津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受到地形、建制镇、河流以及交通干道等因素的负向影响尤为显著,距离城镇、道路和河流越近,聚落规模越大,分布也越密集,综合排序为:高程>距镇区的距离>距交通干道的距离>距河流的距离,地形地貌决定了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基本框架。2)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平原区乡村人口规模和农业生产条件是影响乡村聚落规模的主要因素,其累计贡献度为36.823%。其次,人口城镇化水平和乡村工业化水平为影响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累计贡献度为33.077%。乡村居民生活水平和交通网络建设水平是影响广汉市乡村聚落形态的主要因素,累计贡献度为26.911%。而丘陵山区江津乡村聚落规模差异主要受农业生产条件和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累计贡献度高达52.421%。乡村人口规模和乡村居民生活水平主要影响聚落空间分布,累计贡献度为31.936%。而人口城镇化和交通网络建设情况则是江津聚落形态差异的主导因素,累计贡献度为19.19%。(3)乡村聚落整治综合潜力测算和用地适宜性评价是乡村聚落重构类型划分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研究根据整治潜力和适宜性评价结果将乡村聚落归类划分为4种类型。不同类型乡村聚落的重构,应充分尊重其发展的客观规律(如广汉平原区聚落应维持生态林盘与院落共生形态,江津丘陵山区则应秉承“集中为主、分散为辅、散中有聚”布局规律),采取“宜扩则扩、宜并则并、宜迁则迁”的策略,形成有利乡村产业兴旺、生活宜居、生态良好的乡村聚落空间格局:1)重点发展型聚落。平原区广汉市重点发展型聚落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周边的北外乡、西外乡、新丰镇等乡镇;丘陵山区江津主要分布在北部的朱杨、石门、龙华等镇街。应按城镇社区化方向进行集聚优化,城镇发展范围外的重点发展型聚落应以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现代化农村新型社区为依托,吸引周边规模小、分散无序、发展条件较差的聚落向其适度集聚;2)适度建设型聚落。广汉市适度建设型聚落主要分布在兴隆、小汉、连山等镇;江津区主要分布在东部的杜市、贾嗣和南部的李市、嘉平等镇。应适当投入更新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整治优化村庄人居环境,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不断强化其影响力和吸引力,促进适度集聚发展;3)限制扩展型聚落。广汉市的限制建设型乡村聚落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高、高坪和金轮等镇;江津主要分布在塘河、中山和柏林镇。应采取限制扩建策略,着重进行内部优化改造或逐步分批引导搬迁的重构,促进自然衰退;4)异地迁并型聚落。广汉市异地迁并型聚落主要分布在西高、高坪和松林等镇,江津南部偏远地区,主要是塘河、永兴、蔡家以及四屏镇等。由于该类聚落规模微小、布局分散、服务设施配套较差,应采用“迁村并点”策略,按照就近原则整体搬迁并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