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高校大学生缺课现象的普遍性,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本研究以社会心理学家Ajzen(1991)提出的计划行为理论及模型为理论基础和研究构架,深入探讨大学生缺课行为的影响因素。
计划行为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发展比较成熟并且很有影响力的理论,是解释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是如何共同作用于人的意向和实际行为的过程。计划行为理论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非常少,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而在国外已经被广泛地成功应用于许多研究领域中的具体行为。
本研究按照Ajzen(2006)对于应用计划行为理论研究某一特定行为时编制问卷的原则和步骤所提出的建议,通过开方式问卷引出大学生关于缺课行为的“突显信念”,并以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两个部分形成结构式问卷。本研究选取289名大学生作为被试,经过第一时段(测量缺课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意向)与第二时段(追踪实际缺课行为,时间间隔为一个月)的调查,最终收集到有效问卷207份。
本研究应用SPSS13.0和Mplus5.1统计软件,采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的统计方法,分析大学生关于缺课行为的“突显信念”及其相应的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与缺课意向和实际缺课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的五个假设均得到了支持,关于大学生缺课行为的影响因素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能够对缺课意向和行为进行解释和预测,证实了计划行为理论适用于解释和预测国内大学生的缺课行为。
应用计划行为理论来研究大学生缺课行为的影响因素,这样能更好地解释和预测其缺课行为,从而可以为实际而有效的干预与改善提供实证支持。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和管理者了解大学生缺课行为并改善这一现状提供有益的建议,使课堂教学这一环节能够在高等教育中发挥其真正应有的作用,让大学生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期望能够在我们的教育体制和管理中得以充分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