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Al-Ni三元体系界面反应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hn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种材料的界面反应是材料科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同时是材料连接、粉末冶金、机械合金化以及复合材料等工艺方法中影响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界面反应的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本课题采用“铆钉法”制备Cu-Al-Ni三元扩散偶,将扩散偶在不同工艺条件下进行退火热处理后,利用彩色金相、显微硬度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对界面扩散层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Cu-Ni界面,界面反应都形成无限固溶体,扩散层没有清晰的界面,只有颜色的变化,只是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颜色变化更加明显。对Al-Cu和Al-Ni界面,扩散偶在不同的热处理条件下界面反应现象并不相同,按照扩散层特征的不同,可以把界面反应分为低温、过渡和高温三个反应阶段。在500℃下保温25-125h以及在520℃下保温25-100h的条件下,界面扩散层比较狭小,最终Al-Cu界面亚层结构为Cu/Cu4Al3/CuAl2/Al;Al-Ni界面亚层结构为Ni/Ni2Al3/Al。在520℃下保温125h以及530℃下保温25-50h的条件下,Al-Cu界面上固溶体Al(Cu)到达共晶温度形成液相,使扩散层迅速向Al基体内部扩展,最终形成的亚层结构为Cu/CuAl/CuAl2/Al+CuAl2/Al。Al-Ni界面上由于液相Al的存在,Ni元素溶解形成浓度梯度,浓度较高处形成化合物NiAl3,最终形成的亚层结构为Ni/Ni2Al3/NiAl3/Al。在540-600℃下保温不同时间的条件下,Al基体完全消耗完毕形成反应区,在550℃下反应区内部形成共晶组织CuAl2+Al,Cu元素浓度较高处和Cu基体上形成化合物,最终亚层结构为Cu/Cu3Al2/Cu4Al3/CuAl/CuAl2/CuAl2+Al。Al-Ni界面仍然包括两个亚层,亚层结构为Ni/Ni2Al3/NiAl3/CuAl2+Al。600℃下反应区完全被CuAl2所占据,CuAl相呈树枝状向反应区内部生长,在Cu基体与反应区之间包括六个亚层,最终亚层结构为Cu/Cu3Al/Cu9Al4/Cu3Al2/Cu5Al3/Cu4Al3/CuAl/CuAl2+CuAl。Al-Ni界面亚层结构为Ni/Ni2Al3/NiAl3/CuAl2+CuAl。最后应用EET理论研究了扩散偶基体和扩散层金属间化合物的价电子结构,根据计算结果初步定性分析了实验现象和扩散层性能。
其他文献
目的:制备右旋酮洛芬贴片,研究质量控制标准。方法:以CMC-Na、PVA为材料制备右旋酮洛芬贴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右旋酮洛芬的含量。结果:右旋酮洛芬在260±2nm有最大吸收
微波辐射计是一种重要的遥感探测器,数据采集与系统控制单元是微波辐射计的重要系统组成部分。多通道数据采集与系统控制单元完成信号的采集和数字化处理,并根据观测数据控制
对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发展研究是目前我国乃至全世界通信领域的热门课题,未来3G网络的运营将对我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手机用户不仅希望移动通信网络能提供单纯的话音和短
企业传统的生产方式导致了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和资源枯竭,这类过度利用环境的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产业模式严重地制约着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目前,中国污染物减排
<正>美国各州有自己的学科课程标准,并且无论是教学、评价还是教材的编写,都以州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因而,本文将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以下简称"加州")为例,看美国实际实施中的
多媒体教学是当今教育领域最具活力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总结多年多媒体技术在分析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情况,阐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存在的弊端,并提出合理性建议,以期提高分析化
<正>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建设投资的增多,公路建设速度的加快,园林建设市场的放开,园林工程质量出现了不少问题。园林工程质量已成为园林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的核心
本论文运用沉积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储层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石油地质学以及储层评价等理论和技术方法,充分利用岩心、露头、录井、测井和地震
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59亿,预计到2050年将突破4亿人。而作为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仅覆盖了30%老年人口,将难以应对日益加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