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聚苯乙烯微塑料颗粒作为微塑料(d<5mm)的典型代表,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微塑料在自然环境中经过各种物理化学作用被老化,表面物理化学性质改变,其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规律也被改变。然而,人们更多的是关注于微塑料在水环境中的输送和迁移,而对其在水体和底泥间的迁移规律并未给予足够关注。本研究采用室内模拟紫外光的照射,加速聚苯乙烯微塑料的老化进程,系统的研究了新制聚苯乙烯微塑料和老化微塑料在泥水两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苯乙烯微塑料颗粒作为微塑料(d<5mm)的典型代表,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微塑料在自然环境中经过各种物理化学作用被老化,表面物理化学性质改变,其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规律也被改变。然而,人们更多的是关注于微塑料在水环境中的输送和迁移,而对其在水体和底泥间的迁移规律并未给予足够关注。本研究采用室内模拟紫外光的照射,加速聚苯乙烯微塑料的老化进程,系统的研究了新制聚苯乙烯微塑料和老化微塑料在泥水两相间的迁移规律。利用FTIR、SEM-EDS、Zeta电位等表征手段分析老化前后的聚苯乙烯微塑料的变化。利用微塑料的热胀冷缩性能,采用尼罗红染料,对微塑料进行标记,快速便捷的对泥水两相间聚苯乙烯微塑料定量定性分析。扰动试验1探求了不同条件下(扰动强度、pH、HA、悬浮物浓度、有机物),悬浮颗粒物-水-微塑料体系中微塑料的迁移效率;根据扰动试验1,设计扰动试验2,模拟不同沉积物悬浮状态下,聚苯乙烯微塑料在上覆水和底泥中垂直迁移规律。利用Pelect常数、DLVO理论、沉速理论理论分析聚苯乙烯微塑料在水体中的迁移。本研究结果如下:(1)迁移效率结果表明,微塑料迁移效率随着扰动强度增加而增加,且老化的聚苯乙烯微塑料比新制的更容易迁移。当扰动强度达到220r/min时,新制与老化的聚苯乙烯微塑料的迁移效率分别达到98.21%和100.00%。扰动促使沉积在底泥中微塑料进入到上覆水中。中速扰动和高速扰动导致上覆水中微塑料丰度分别增加了269.74%和648.96%。底泥中的丰度分别为140n/kg和210n/kg。(2)水体温度升高,pH值降低,聚苯乙烯微塑料表面Zeta电位的绝对值减小,影响颗粒与颗粒之间的团聚,迁移效率随之增加。当水体温度达到35℃,新制聚苯乙烯微塑料的迁移效率从80.71%增加到100%;老化聚苯乙烯微塑料从77.14%增加到99.29%。扰动试验中,上覆水中的丰度为53.33±7.16n/m L;底泥中的丰度达到330n/kg。(3)随着HA浓度增加,迁移效率降低,当HA浓度达到30mg/L时,新制和老化的聚苯乙烯微塑料的迁移效率分别为63.05%和70.98%,HA通过π-π相互作用吸附到聚苯乙烯表面,静电斥力和空间位阻增加,抑制了微塑料的向下迁移趋势。但是在悬浮物中有机质的存在下,新制和老化的聚苯乙烯微塑料迁移效率分别达到65%和94.28%,可能是水中的有机物成分复杂,除了腐殖质还有其它的有机物,如碳水化合物、类脂化合物等有机物,促进了微塑料的沉降。(4)水丝蚓对微塑料在泥水两相间的迁移有一定的影响。扰动前后,上覆水中微塑料丰度分别为245.00±8.74n/m L和909.83%±79.39n/m L;对照组丰度为261.17±16.22n/m L和965.67±83.17n/m L,底泥中丰度为110n/kg。
其他文献
自然界中几乎所有可观测到的物理现象或动力学过程都是非保守的。为了更好的研究非保守力学,El-Nabulsi提出了三类非保守动力学模型即拟分数阶模型。而分数阶Birkhoff系统作为整数阶Birkhoff系统的推广,能够更加准确的描述相应系统的物理行为。因此本文基于拟分数阶动力学模型,提出并研究Birkhoff系统中拟分数阶动力学模型下的分数阶对称性和守恒量。本文根据El-Nabulsi给出的基于R
空心聚合物微球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在能源领域,空心聚合物微球可以包裹相变材料从而制备相变微胶囊。相变微胶囊能有效解决相变材料的流动能力弱、互容性差和易腐蚀等问题,并且有传热面积大、传热速度快、易分散、应用性强等优点。此外,由于空心聚合物微球球壳与空气间的折光指数差异高,空心聚合物微球具备极强的遮光能力,可用于化妆品、纸张等。空心聚合物微球的广泛应用还需要一些技术上的突破。在乳液微封装法制备空心聚合
目前,覆盖法控制底泥内源磷污染以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一直是研究的热点。CaO2作为一种兼具释氧性与氧化性的环境友好型材料获得了广泛的关注,研究者们以CaO2为核心制备了不同的复合材料。这些材料要么缓释周期较短,要么材料得不到有效的利用,虽然在内源磷的控制方面具有优势,然而,当水体磷污染亟需应急或需长期保持时,这些材料的使用又存在争议。基于此,本研究以过氧化钙为核心,合成了新型过氧化钙复合材料,考察了其
有机磷阻燃剂(organophosphorous flame retardants,OPFRs)被广泛用于多个领域中。由于OPFRs具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且其污染范围越来越广,因此建立快速、绿色、高效的OPFRs测定与去除方法有重要意义。在本研究中选用两种典型的多孔材料---介孔二氧化硅和生物炭材料,分别将其运用于水中OPFRs的测定前处理和吸附去除。具体内容包括:(1)制备了含铁的介孔二氧化硅材
底泥扰动是自然水体中沉积物内源磷再生和形态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从目前研究来看,底泥扰动对内源磷再生和形态转化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同时,以往的研究多专注于截除外源磷的条件下,扰动对水体内源磷在泥水界面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在不同形态磷中的分布。尽管实际水体中外源磷输入逐渐得到控制,但两者却仍是共同存在的,且在进入水体后难以捕捉该部分磷在泥水两相之间,特别是泥相不同形态磷间的转化过程。另外,先前的此
钢框架内填竖缝RC墙结构(Steel frame with slit RC wall structure,简称SRCW)是由钢框架、内填竖缝RC墙和抗剪连接件组成。与普通钢筋混凝土RC墙相比,因设置了竖缝,RC墙的抗侧刚度减弱。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竖缝RC墙的各缝间墙肢产生大量的细小裂缝,变形和耗能能力显著增强。将带竖缝的钢筋混凝土RC墙应用到超高层建筑中,将有效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针对含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高有机氮工业污水构建ABR-CSTR组合工艺,利用厌氧氨化-全自养脱氮(Completely Autotrophic Nitrogenremoval Over Nitrite,CANON)组合技术经济、高效的处理DMF废水。本研究采用2组相同的ABR-CSTR组合一体式反应器进行对比研究试验,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系统功能微生物变化情况,以期为日后实际工程的
随着工业发展及城市扩张,排入水环境中的重金属与环境激素逐年增多。其中,锌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重金属;双酚A(Bisphenol A,BPA)检出频率和检出浓度偏高,是当前生态环境中重要的内分泌干扰物之一。传统的常规废水处理工艺难以有效去除锌及BPA,二者产生的复合效应对生态环境甚至生物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对这些污染物的去除势在必行。此外,微藻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广泛存在,对藻资源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是改
随着膜技术在工业和学术领域的不断发展,由于能耗低,分离效率高和相对简单的工艺,它已经成为一种经济高效的污水处理方法。但通常情况下,膜材料大多疏水的,在过滤过程中会遇到通量较低、所需跨膜压力较大、易被污染、使用寿命较低等问题。对于膜材料进行亲水改性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聚偏氟乙烯(PVDF)膜具有化学稳定性较高、酸碱耐受性好、韧性好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在本研究中,聚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PSMA
草甘膦在全球的广泛使用导致其在地表水及土壤中常被检出,对环境及人类可造成一定伤害,需要对环境中草甘膦进行修复治理。生物降解法是去除草甘膦的主要方法,但实验室筛选出的功能微生物容易受环境的干扰,而固定化技术可以保护微生物,提高其环境适应能力。因此本文从长期受草甘膦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草甘膦降解菌,以水稻秸秆生物炭为载体,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制备微生物-生物炭复合材料。通过去除动力学、热力学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