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文分为绪言、正文、结语三部分.绪言部分首先引出了女性主义诠释学在西方学界研究的重要性,并介绍了中国港台地区的女性主义诠释学的研究概况.其次结合大陆学界女性文学研究现状指出,女性主义诠释学将极大丰富文学研究的内涵,由此提出该文努力之方向、论述之要旨.正文包括三节相关论述.第一节,"女性主义诠释学的历史回顾".该节首先介绍了女性主义诠释学兴起的女性主义运动之背景,在此背景下,美国女性主义运动领袖凯蒂·斯坦顿编辑出版了《妇女圣经》,女性主义诠释学正式诞生.其后,重点梳理了女性主义诠释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尤其描述了新时期女性主义诠释学的发展趋势.第二节,"方法论研究".文章在评价女性主义诠释学所发展的多种批判原则的基础上,考查女性主义诠释学得以建构的批评方法.首先评述了女性主义诠释学所依据的三种原则:其一,女性经验是女性主义诠释学的中心批判原则,是女性主义圣经批评的起点;其二,在女性经验的关照下,立足于基督教核心观念,扬其长避其短;其三,以女性经验关照一切可借鉴的文化传统,所谓"折衷主义"也.接着介绍了女性主义诠释学所建构的最有代表性的几种批评方法.菲奥伦查以历史重构与妇女身份重塑为核心内容,提出四重批判策略;路瑟把圣经中的先知——弥赛亚传统与性别歧视批判相关联;特丽波则主张对圣经进行非父权化诠释,并以性别修辞为批评方法.此外,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后现代女性主义诠释学也从不同视角发展了女性主义诠释学的批评方法.第三节,"主题研究".该节从两方面归纳出女性主义诠释学发展的主题.第一,质疑父权制传统下圣经妇女的男性叙述,表现为:圣经女性履行完自己的功能后消隐,对妇女漠视、歪曲、凌辱;第二,建构女性视野下的圣经解读,体现为:解除父权制附在夏娃身上的魔咒,挖掘上帝的母性形象及智慧女神,体认耶稣与妇女之间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