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红山嘴红53井区三叠系克拉玛依下亚组沉积体系与砂体展布特征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53井区克下组油气资源丰富,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29×10~4t,但砂体成因不明、沉积体系展布不清的问题,严重地制约着下一步勘探评价工作开展。本论文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对三叠系克下组的层序地层划分、沉积体系和砂体展布特征展开系统研究,从而为研究区内滚动勘探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取得的主要成果与认识如下:1、结合区域地质背景,以地震层序界面与钻井基准面旋回识别为基础,本次研究重新拟定了克下组的分层方案,将其划分为2个长期旋回,LSC1和LSC2,内部细划为4个中期旋回,分别为:MSC1、MSC2、MSC3和MSC4,在全区范围内建立层序地层格架,明确研究区内“西北薄、东南厚”的地层展布特点。2、通过对研究区内岩心的颜色、粒度、结构及沉积构造等方面的精细研究,划分出12种岩相类型,并总结出4种岩相组合序列;结合测井响应特征,识别出4种典型的测井相类型;在对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沉积物以牵引流搬运为主,沉积时水动力较强。综合分析确定克下组为辫状河沉积,发育辫状水道、心滩、漫溢砂和泛滥平原微相。3、建立4条连井剖面,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展开以沉积为导向的井间砂体对比,明确沉积微相的发育情况和砂体展布特征。整体上,MSC3旋回的砂体最为发育,MSC1砂体发育情况最差。在中期旋回内部,上升半旋回的砂体以辫状水道与心滩沉积体为主,砂体的规模相对较大,垂向上砂体切割叠置或呈多层式,侧向上连通性较好;下降半旋回主要发育规模较小的辫状水道、心滩及漫溢砂沉积体,砂体多呈孤立式,连通性较差。4、通过古地貌恢复,确定物源方向。此后采用多属性拟合井点处含砂率的方法,以中期旋回为单元编制含砂率等值线和沉积相图,再现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与演化规律。研究区内辫状河沉积体系多呈北西—南东向展布,河道沉积的含砂率多大于20%,而泛滥平原含砂率普遍小于10%。辫状河道的宽度多在600~1400m之间,而在交汇处河道的宽度可达2000m。总体上,研究区的中部砂体较为发育,优势砂体展布方向以北东—南西向为主。最后建立了克下组沉积模式。
其他文献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是开发超稠油油藏的关键技术,本文以新疆风城Z区块的42个井组为研究实例,运用各种分类评价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开展超稠油双水平井SAGD分类评价与开发技术对策研究。结合巴特勒(Butler)产量公式的理论分析以及现场生产的情况认识,对双水平井SAGD开发主控因素进行分析。利用CMG软件中的STARTS模块,建立概念模型,对地质参数:油层厚度、原油粘度等五个参数以及开发参数
学位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是西非被动大陆边缘阿普特盐盆中油气储量最为富集的含油气盆地,是目前油气勘探的重点和热点地区,尤其是刚果扇深水区是主要的勘探目的区域。论文通过对该盆地的基础地质特征、油气地质特征和勘探历史进行分析研究,划分油气评价单元,结合油气藏发现史、油气藏数量和规模、气油比等数据资料,运用蒙特卡洛(Monte Carl)模拟法对该盆地进行资源评价,并进行有利区带预测。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构造演化
学位
珠江口盆位于南海北部大陆架边缘,构造格局上为南北分带、东西分块以及下断上坳的特征,沉积特征则为先陆后海。开平凹陷位于珠江口盆地的珠Ⅱ坳陷西部,南部为珠江口盆地的南部隆起带,北部紧邻神狐暗沙隆起,东部为云开低凸起,西部则为神狐暗沙隆起延伸向西南方向的部分,由西洼、西南洼、主洼、北洼和东洼五个次一级洼陷组成。通过研究区内仅有的6口探井的钻井层序地层分析,综合三维和二维地震反射终端特征及其接触关系的分析
学位
三角洲建设作用砂体形成后遭受破坏作用,滑向深水为隐蔽油气藏的形成提供物源。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滦平盆地西瓜园组露头剖面和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三角洲为研究对象,识别出建设-破坏作用砂体类型、对三角洲建设-破坏作用进行期次划分,提出三角洲建设-破坏作用转换面,研究与三角洲具有成因联系的沉积砂体发育位置,总结出三角洲建设-破坏作用沉积模式。运用野外露头、岩心观察、测井和地震资料,识别三角洲建设破坏-
学位
目的 分析对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纳入的200例老年高血压伴高血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对患者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100例,分别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调查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变化、血压水平、血脂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
期刊
学位
乾145区块面积约8.67km~2,位于松辽盆地乾安油田西南部,主要产层是下白垩统青三段底部高台子油层第五油组Ⅻ砂组的39和40小层。针对研究区内油藏地质特征认识不完善,地质储量及有利区分布不明确等问题,利用地球物理、地质和测试资料,重点开展了构造特征、沉积微相和储层储集特征方面的研究,在分析油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基础上,分小层计算地质储量并通过储量分级评价优选出有利区块。主要取得如下成果与认识:
学位
近年来,针对低渗透油藏的开采研究越来越多,如何解决低渗透油藏动用程度低、注水困难、存在启动压力、开采速度低、采收率低等问题成为热点。为了解决这类油藏剩余油和残余油在细小孔隙中的启动和运移问题,化学剂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化学渗吸采油有可能成为未来提高特/超低渗油藏甚至致密油藏采收率的重要方法。本文对渗吸采油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归纳总结了影响渗吸采油的四大因素:油藏与地质条件、生产与工程、流体与岩
学位
黄227井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面积5.2km~2,由于其三叠系长2油藏主力产层长22~2小层一直作为“厚砂层”进行开发,目前出现注水效果差、储层改造效果不明显等生产矛盾,论文以研究区内93口井的岩心、测井、录井和生产资料等为基础,开展小层精细划分与对比、沉积微相研究,重点进行单砂体刻画及砂体连通性分析,在地质研究基础上开展油藏三维地质建模,获得以下主要认识与成果:(1)利用测井资料,确定标志层
学位
中牟及邻区是南华北盆地海陆过渡相页岩气潜在有利区之一,探究二叠系沉积微相与页岩气之间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通过区域地质资料,明确研究区地层及其分布、沉积微相类型以及沉积环境,基于牟页1井的测录井、岩心、实验分析资料等,分析不同沉积微相页岩成藏条件对比分析,研究页岩气主要影响因素,从而探讨页岩含气模型和优选页岩气有利沉积微相。中牟及邻区页岩目的层主要为二叠系太原组和山西组,由于海水时侵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