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指婴幼儿及儿童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或缺乏正常的排便习惯、肠道菌群失调及结肠、直肠、肛门动力障碍所致排便困难,占小儿便秘90%以上。[1]便秘是小儿最常见的消化道功能紊乱症状,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更重要的是粪便坚硬,排出困难。排便时肛门有痛感,严重者可导致肛裂、痔及直肠脱垂。有时由于粪便擦伤肠粘膜而使粪块表面附着少量血液或粘液。按有无器质性病变可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对于便秘危害的认识也逐渐加深,患儿便秘日久可出现精神萎靡、腹胀、头晕、食欲减退、睡眠不安等消化不良现象,个别因便时努挣而易引起脱肛、肛裂或诱发疝气等病变,严重的影响了儿童的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中医认为便秘其病位主要在大肠,其病机关键是大肠传导失职。目前关于小儿便秘的病因病机中医不外乎虚实两类,实证者可有食积内热、肺经有热、气机郁滞、阴寒积滞之分,虚症者可有气、血、阴、阳虚弱之分。因小儿为“纯阳之体”,一旦患病多属实证、热证。因此食积内热型在小儿的便秘中最为多见。目前西医学认为是本病属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有关流行病学调查及文献报道FC与肛门直肠动力学密切相关,患儿结肠的运输功能障碍,肠内容物传输缓慢引起便秘。某些患儿同时伴有胃、小肠排空迟缓。而中医认为便秘的病因虽然多样,但最终都导致大肠的传导功能失职,而大肠的传导功能失职也就是便秘发生的病机关键。由上可以看出,中医和西医对便秘病因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即肠道的运动功能障碍。导师原晓风教授根据便秘的病因病机及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小儿便秘以食积内热型最为多见,治疗此型便秘应从活血行气入手,从而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肠的吸收及传导功能,并加以润肠清热之法,促进肠液分泌及代谢废物的排出。依此法组方活血清润汤(药物组成如下:佛手、莱菔子、生地、知母、山楂、桃仁、玄参、当归、火麻仁、枳实、厚朴)。对30例功能性便秘患儿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总有效率96.7%,与30例用一捻金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86.7%),差异显著(p<0.05)。说明活血清涧汤对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