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自制臭氧发生器对有机废水的处理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hi_shui_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高效臭氧发生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厂家的认可,人们越来越关注臭氧技术的生成,在臭氧发生器的应用研究上不断的深入,尤其是在工业上应用的臭氧发生器,工业上用臭氧发生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介质阻挡强电离放电产生臭氧,随着介质阻挡强电离放电理论研究的开展,臭氧发生器在放电装置的结构性能及其优化设计等方面起得了重要进展。结合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云南褐煤高效转化与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开发示范-煤气水资源化回收利用与处理关键技术开发及工程示范》(2012ZB005)项目研究,针对有机废水的难降解性质,研究高浓度臭氧的产生以及高浓度臭氧对有机废水进行有效处理,优化臭氧发生器的装置结构、影响因素以及臭氧对有机废水脱除的基本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目前,针对臭氧发生器的研究很多,经过许多年的发展,技术研发手段水平不断进步,主要研究有介质阻挡放电机理、发生管材料与结构、电源系统、气源系统、冷却系统,在各个领域中臭氧的全方位使用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本文讨论研究了介质阻挡强电离放电管式臭氧发生器中不同放电管结构的性能,通过优化设计出臭氧发生管,与一般放电管进行比较分析放电管结构对臭氧产生浓度的影响,研究臭氧发生管的结构性能,并提出设计配套的臭氧发生器的方案,开始从电源系统的调试到介电体的尺寸大小的确定、臭氧发生管的优化、冷却方式等完成对臭氧发生器的装配、调试并对产生高浓度的臭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及其对自配模拟废水进行初步处理研究。通过对臭氧发生管的优化,在不改变臭氧发生器其他部件的前提下,对臭氧发生管进行改造,管结构电介质为石英玻璃,内外电极为不锈钢电极,采用内电极双介质即在内电极的两端各有一层电介质且外电极放电表面嵌有排放均匀的金属小圆锥的形式进行电晕放电,金属小圆锥底面半径0.1cm,高0.1cm,放电间隙设计为0.5mm,介质的厚度设计为1.2mm,结果表明:臭氧浓度随着氧气进气流量的增大而大幅度升高,在氧气流量为1000mL/min的时候臭氧浓度为7.06mg/L,与采用一般臭氧发生管的臭氧浓度(氧气流量1000mL/min,臭氧浓度4.5m/L)相比,增大了 56.89%。臭氧处理有机废水时,受pH值影响较大,GC-MS对废水进行中间产物分析,我们初步判断苯酚经过臭氧氧化,生产对苯醌,对苯醌开环形成4-环戊烯-1,3-二酮,最终产物为二丙酮醇;而另外两种有机物吡啶和噻吩的GC-MS产物分析,其结果成分多样复杂没有规律,无法判定其中的降解规律。
其他文献
周一的第一节课,校长推门听课,我还是按自己的思路顺下来了,只是过程稍有些紧张,最后特意加了两道错例分析题,还有点挺得意的。  下课后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向该领导请教。谁曾想,专业人士的他把我批得体无完肤,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这节课所有的症结,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一时之间我直接懵了。这样的校长真实在,如此的待遇,我只在21岁刚开始参加工作时享受过。想想那会儿,自己还一个人躲起来哭鼻子。可再次享受这样的待遇
在英语教学中,记忆单词的方法很多。作为英语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善于总结;要教会学生记单词,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记忆的方法,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
反应堆压力容器(RPV)是核反应堆中不可替换的关键设备。田湾核电站在役前检查阶段,发现反应堆压力容器2#焊缝存在超标缺陷,2#焊缝处于堆芯筒体段,属强辐照区。为评价该缺陷的可接受
网络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随机延时会导致系统的性能变差甚至不稳定.针对该问题提出了时间戳BP神经网络延时预测方法,利用历史延时数据预测下一个时刻的延时值,根据得到的延时预测值
本文阐述了教师在高校物理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从而达到理解物理概念,解决物理问题,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科学领域的成功都是通过不断地实验和多次的失败孕育而生的。因此研究方法就格外重要,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着实验的效率和最终结果。默尔纳采用观察法成功成为世界首位测量单个荧
近日读了几篇关于师资问题的新闻以及相关评论,一向好操闲心的笔者,不免要胡思乱想一通。  已经颁行多年的教师法中明确规定,具有教师资格的人才能成为教师。我的理解是,如果某人要去应聘教师,当然就应该拿着教师资格证。可多年来在学校这个小圈子里耳闻目睹,我觉得根本就不是那回事,因为我认识很多先混进教师队伍再去弄教师资格证的。因此,我怀疑,教师资格认证以及教师录用责任不明,也可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责任问题。这
针对常规波动方程叠前时间偏移成像不能考虑速度的横向变化,尤其是强横向变化的不足,通过借助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概念,提出了一种能够考虑时间域速度横向变化的波动方程
为了计算行驶车辆对复杂场地的环境振动影响,提出一种将车辆振动理论与黏性边界有限元相结合模拟振动波传播路径的数值计算方法.将该方法用于一实际工程,建立了车辆一道路一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