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在支持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它的改革与发展,关系到我国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乃至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是提高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竞争力,满足农村资金需求的有利举措。
2003年6月27日,国务院印发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国发[2003]15号文),正式开启了新一轮的信用社改革试点。通过对农信社产权关系、治理结构等方面的改革和政策资金扶持,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信社的经营状况,调动了其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四川省作为第二批改革试点单位,其农信社改革已历时三年多,经营状况如何,取得哪些成果,哪些方面需要继续深化,这些都是学术界和政策制订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本文以新一轮农村信用社试点改革为研究背景,考察雅安市农信社改革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首先结合实际调查数据,从产权关系与治理结构、管理模式、政策支持、服务“三农”、财务状况五个方面入手,对其改革绩效进行评价。
然后选择雅安市4个联社和成都市1个分社,以效率改善为评价标准,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考察信用社改革前后效率的变化情况,以判断改革对农信社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改革对农信社效率的提高有很大改善,改革后农信社的纯技术效率全为1,可见在产权关系和治理结构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另外,规模仍然是限制农信社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最后,指出雅安市农信社改革取得的成效,以及仍然存在的问题,并对雅安市农信社改革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一些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