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在经历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在遭受着灾害的发难,而城市则是当下常见灾害的巨大承载体。1923年日本关东地震、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2002年中国SARS事件以及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等重大灾害事件,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迫害,都是在无所防措的情况下给予我们沉重一击。所以,城市防灾一直以来都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命题。城市防灾规划需要融入到人们的一般生活之中,将城市防灾落实于生活防灾,提高防灾的效率及效益,因而有了“防灾生活圈”的概念。防灾生活圈规划设计的核心思想就是“不逃不避,自给自足”,即每个圈层灾害时能够提供快速有效的避难路径和供给充足的避难场所,满足辐射半径内的人口容量和基本需求。而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唯一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和开敞空间,是改善和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核心载体。因此,城市绿地空间的构建发展应该积极融入防灾生活圈之中。本文通过整理和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和提炼城市防灾生活圈的相关体系,进一步深入研究城市防灾绿地空间的建设标准及防灾效能评价,并选取台北市信义计划区作为研究实例,通过实地调研、数据整合、套图分析及效能评价,检讨问题不足,总结优秀做法,重点研究城市防灾生活圈体系中的绿地空间的相关构建策略,进而展望广州城市防灾生活圈绿地空间的未来发展,提出适宜性建议。第一章绪论部分阐述文章的选题背景、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并回顾整理相关文献。第二章主要研究城市防灾生活圈的系统构架,分别从相关概念、原理依据、分级规模及框架内容四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第三章重点研究城市防灾绿地空间的相关建设标准,总结布局原则、设施配置、植栽设计三方面的具体要求,并提出城市绿地空间的防灾效能评价原则和方法。第四章是选取台北信义计划区作为研究实证,实地调研场地环境、人口压力、土地使用、道路系统、公共设施及18处绿地空间,并对5处主要的绿地空间进行防灾效能评价,进一步研究分析信义计划区的城市防灾生活圈系统构建内容及防灾绿地空间的规划布设特点,整理总结相关优秀做法。第五章综合理论与实证的研究内容,提出城市防灾生活圈中绿地空间的发展策略,总结相关规划原则及建设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