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从地球上诞生以来就不断同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实现着自然界由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人类所经历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都在一定程度上以牺牲和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获取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工业文明以前,由于人类实践能力较低,其对自然的破坏程度还不十分明显。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全球生产力空前提高,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然而这些都是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为代价的。人类不顾自然规律的要求,对自然资源疯狂的掠夺,极大的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使人与自然的冲突日益尖锐。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危机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自身,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这个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学术界指出人类要缓解生态危机、摆脱生存危机,最根本的出路在于重新建构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从各种角度提出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然而这些理论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因此,构建一种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方法论指导在当前社会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主要从方法论层面提出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具体方法,以期真正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笔者首先分析了导致人与自然不和谐关系的方法论根源,提出了在人与自然关系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三种错误思维方法:传统的“主客二分法”、还原论的方法和线性的思维方法。分别介绍了这三种错误思维方法产生的历史根源及演变过程,阐述了它们各自的特征,并着重分析了这三种错误方法对把握人与自然关系的消极影响。通过三种错误方法论的阐述与分析,指出人类在错误思维方法的指导下是无法正确认识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建构人与自然关系的三种科学方法:对象化方法、系统论的方法、非线性的方法。分别阐述了三种方法的内容及特征,分析了它们在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中的积极作用,提出人与自然是双向对象化的整体,自然——人——社会是一个辩证发展的系统整体,人与自然之间是科学的非线性关系。最后,笔者提出了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方法论的现实意义。其一,从方法论的角度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其二,揭示了传统理论在人与自然关系上错误的方法论根源。指出了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的错误方法论基础。其三,从方法论角度分析了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中的积极意义及其局限性。其四,对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现实的方法论指导作用。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笔者认为,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必须正视人与自然关系中业已存在的尖锐矛盾,认识到在错误方法的指导下不能解决长久以来困扰人类的环境问题,只有从方法论角度建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才能改正人类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错误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