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洋深层环流,特别是经向翻转环流,在全球气候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在全球经向和垂向热量再分配上起到重要作用。相比于观测资料丰富的上层环流,深层环流因观测手段的限制,我们对其认知仍十分有限。近些年,中国科学院成功构建了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以潜标阵列为主对全水层水文动力过程开展了长期连续观测,为该海域深层环流的研究打开了一个突破口。本论文主要利用潜标观测数据,并结合航次大面观测数据、卫星观测数据、高分辨率海洋模式数据等,对西太平洋,主要是雅浦-马里亚纳海沟连接区的深层经向翻转环流的结构特征和变异规律进行分析和探讨。相比于深层经向翻转环流的大西洋分支,以往大家对其太平洋分支的研究不多,但北太平洋拥有全球最大的海域面积,具有全球最大的热量和碳存储能力,在全球变暖越来越多的热量向深海转移的背景下,太平洋深层海洋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本论文首先基于六套全球高分辨率海洋模式资料初步分析了热带西太平洋深层环流的基本特征。研究发现西太平洋深层环流于1000-3000米水层以东西向交替变化的纬向射流为主,而3000米以深因为地形的阻挡形成若干独立的海盆,深层环流以海盆内环流为主,但不同海盆之间可通过关键深水通道进行海水交换。这些关键深水通道的输运通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甚至不同季节流向也不一致,而海盆内的环流形态受制于位涡收支积分约束,进而也表征出季节变化特征,即不同季节海盆内的环流主要旋转形态不同。模型结果的分析为随后的西太平洋深层环流研究奠定了基础。雅浦-马里亚纳连接处(YMJ)深水通道是深层经向翻转环流进入西太平洋的关键深水通道,我们在这一区域开展了密集的观测研究。首先,我们利用位于YMJ深水通道的东西两侧2017年和西侧1997年的潜标观测结果,对该局地区域深层经向翻转环流上、下两个分支(Lower and Upper branches of the Pacif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分别简称为L-PMOC和U-PMOC)的结构和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L-PMOC和U-PMOC主要以季节变化为主。具体来讲,在YMJ通道西侧3800米以深北向的L-PMOC存在两个显著季节位相:从每年12月至次年5月,流速较强,在4200米深度上其量值可达45 cm s-1;从6月至11月,流速较弱。在YMJ通道东侧4000米以深为南向的L-PMOC回流,其具有和L-PMOC一样的季节位相但强度相对较弱,而在较浅的3000-3800米层,南向的U-PMOC也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但其位相与L-PMOC相反,即从每年12月至次年5月,流速较弱,从6月至11月,流速较强。结合同步观测的温盐和溶解氧数据可分析得到,该通道L-PMOC向北输运下层绕极深层水(Lower Circumpolar Water,以下简称LCPW),U-MPOC则向南输运上层绕极深层水(Upper Circumpolar Water,以下简称UCPW),L-PMOC和U-PMOC的季节变化分别伴随着LCPW和UCPW的季节性入侵。借助于大面观测、数值模式结果等,我们发现LCPW和UCPW的季节性入侵导致通道内密度结构发生变化,通过地转调整形成了L-PMOC和U-PMOC反位相的季节变化特征、L-PMOC的东侧回流结构、U-PMOC的南向输运等。除显著的季节变化外,基于YMJ深水通道的潜标观测数据,我们进一步发现深层经向翻转环流还存在着显著的30-90天季节内变化特征,而且季节内变化强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4200米深度上观测到的等温线垂向振幅可达到600米。在季节内时间尺度上,我们分析发现深层流速和温度变化振幅的垂向结构特征符合地形罗斯贝波(Topographic Rossby Waves,以下简称TRW)的特性,即振幅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强且垂向位相一致,这表明季节内深层强化现象是由TRW引起的。结合能有效模拟TRW现象的模式数据,我们探讨了YMJ处TRW的产生机制,主要包括两个过程,一是表层的强涡旋通过位涡调整能够产生TRW,二是大尺度平均流的正压和斜压不稳定可以对TRW的产生做出贡献。由于深水通道具有丰富的地形坡度且较大的流速剪切,因此更易产生TRW,而TRW能够将深层变异信号较为快速的向远处传播,进而可能影响着深层大洋或海盆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深层经向翻转环流在YMJ深水通道的季节和季节内变化特征得到了1990和2010年代间隔20年两批观测数据的共同证实。我们进一步基于这两批观测,讨论了深层经向翻转环流的年代际变化。通过对比通道西侧深度积分的流量估计,表明L-PMOC流量约减小了20%,和南太平洋萨摩亚通道27%的减小幅度基本相当,而其输运的LCPW温度变化范围没能超过1990年代观测设备的准确度(±0.03°C),说明北半球西太平洋LCPW没有显著的温度变化,和萨摩亚通道深层水显著变暖的情况不同。除在YMJ区域外,我们还在其东北部的麦哲伦海山区对PMOC进行了大面投放式温盐和海流观测研究,讨论了L-PMOC进入YMJ区域前的路径。麦哲伦海山区主要包括两种深层水团,分别是位于3800米以深的LCPW和位于1800-3800米的UCPW。大面海流直接观测结果表明该海域1800米以深的深层流基本为南向流,同时麦哲伦海山区3800米以深溶解氧浓度比YMJ深水通道处的高,因此我们认为L-PMOC会先向北到达麦哲伦海山区而后向西南回传进入YMJ区域。另外,我们还对麦哲伦海山区域的混合特征做了大致估算,发现近海山站位的混合在1500米以深显著增强,湍扩散系数的量级可达10-4,比远离海山站位大1-2个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