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闭关自守不能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开放和普遍的世界交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深刻指出:共产主义的实现必须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每一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变革都有依存关系。与资本主义处于同一时代的社会主义,必须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在主动走向世界的条件下,建设开放型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站在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高度,深刻总结和反思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史。在把握时代特征和实践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探索中,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思想,包括对外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战略、政策和原则等等。在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指导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以说,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和各具特点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提出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思想。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趋势,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进一步落实、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积极应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的新情况,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我国经济。
研究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中国的发展首先得益于开放,没有开放就没有发展。可以预见,未来中国50年的发展还是离不开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