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视阈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研究

来源 :华东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r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正确、全面地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关系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必须适应、理解、处理好。那么,这个主客体关系究竟怎么样?这就需要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来指导,而指导出的新形态是什么样,该如何实现?这是论文的整体内容。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不仅体现了传统主客二分法中主体与客体的对象性关系,而且阐明了实践活动中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哲学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在信息时代仍然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对于破解目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种种难题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其本质上是一种交往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的内涵:其一,它是培育人的精神世界的实践活动;其二,它体现的是网络社会中的精神交往;其三,它呈现出虚拟与现实共存的状态。同时,交往实践活动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从理论上确立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还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关系的本来面目,使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过程实现真正的双向互动。从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的角度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之间主要呈现出以下几种关系,分别是教育模式上的全民参与的“主我—客我”关系、教育身份上的“主体间性”关系、教育地位上的“主导主体—主动客体”关系以及教育媒介上的“人—网—人”交流互动关系。为确保这种主客体关系的顺利实现,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正确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包括以人为本的原则、平等互动的原则、统筹兼顾的原则以及动态建构的原则;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系包括统一领导并分工协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信息咨询及心理辅导等服务以及运用网络技术加强信息安全管理;采取科学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包括转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表达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网络活动参与形式、发挥榜样的正面示范与反面警示教育作用以及营造优良环境潜移默化的加以熏陶;建立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包括监控预警机制、焦点应对机制、舆论引导机制和长效运行机制入手,进而更好的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实现。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