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涂鸦是一种在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在70、80年代盛行于世界各地的艺术形式。它具有的非主流的自觉性和主观性以及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作为一种反传统、反主流的被贴上“叛逆”标签的艺术,涂鸦自身复杂的社会成因和边缘化、草根性质,使各界一直对其褒贬不一。然而,抛开藐视的眼光甚至严厉的诟病不说,仅就涂鸦从产生到今日,持续成为一种现实的存在而难以抹去,就足以说明涂鸦有其存在的理由。在北京,涂鸦艺术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产生至今,也有2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北京涂鸦呈现出怎样的面貌?其发展现状如何?有哪些主要的涂鸦场所?有什么样的涂鸦人和涂鸦团队?其涂鸦内容和艺术形式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就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和探究,对人们认识涂鸦这一独特的艺术以及北京涂鸦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于对北京城市中涂鸦艺术的深入调研,在拍摄、收集第一手资料和整理大量涂鸦文献的基础上,对北京涂鸦艺术的滥觞、发展过程的进行梳理;通过对涂鸦人及其团体的采访和对具体涂鸦场所及其作品的考察分析,厘清了北京涂鸦人的系谱以及作品的内容题材、形式风格、表现手法。通过研究,本文认为,北京涂鸦有其自身的特质:首先,由于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和国际化大都市的特殊地缘,使国内外许多涂鸦人集中或集聚于此,呈现出涂鸦活动多、交流频繁的特点。其二,由于涂鸦人执业方式和层次结构的多样化,使北京涂鸦的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具有多元性和丰富性。其三,北京涂鸦场所较多、普及面较大,特别是一些相对固定的场所,使涂鸦成为一种公众可以接受的街头艺术;其四,与国外原生性涂鸦的“叛逆”、“反主流”比较,北京涂鸦呈现出某种妥协性或适应性,相对宽松的管理和规范化的涂鸦行为,以及多样性的涂鸦人的生存方式,使北京涂鸦艺术具有了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