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专门的文献数据库系统,整理、总结、分析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相关的期刊文献,挖掘、发现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在针灸临床中适应病症的种类及科属、不同手法的选择、选穴原则及临床疗效等各方面潜在的特异性规律及特点,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1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中涉及毫针的文献(检索年限为1950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31日),下载整理毫针相关的文献。通过阅读收集到的关于毫针的文献及相关书籍,将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文献作为研究对象,确定文献收集范围。制定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通过阅读全文,人工筛选、收集、整理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相关文献。2根据毫针针刺补泻手法的文献信息特点,建立独立的毫针针刺补泻手法文献网络数据库平台。包含作者、作者单位、期刊名称、期卷、页数等基本信息以及文献标题、科属、中西医病名、病例来源、选穴、针刺手法、疗程及疗效等详细信息。选取部分收集整理的文献录入数据库,进行预实验,对录入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对数据库平台进行修正。3根据制定好的统一标准及规范,逐篇录入收集的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相关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等。录入完成后按照严格的三级审核制度进行审核和修改,以提高数据信息的准确性。4设定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和临床应用病症、疾病与科属、病症与穴位选择、病症与手法选择、留针时间与疗效及疾病科属与疗效等信息之间的关联,采用OLAP技术对文献数据库进行统计和分析,形成结果数据,以查询结果及专业报表的形式提供给研究者及临床工作者。结果: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共录入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文献1304篇,涉及临床各科疾病178种。从使用频次分析,内科病症中使用最多,为800次,占使用总频次的61.35%,以中风后遗症应用频次最高,为153次;其次分别为外科(271次)、五官科(93次)、妇科(64次)、皮肤科(41次)、儿科(35次)。外科中伤筋应用最多,频次为63次;五官科中鼻鼽应用最多,频次为14次;妇科以经行腹痛、皮肤科以蛇串疮、儿科以五迟五软应用最多,频次分别为13次、20次、9次。从应用病种数分析,内科和五官科中涉及病种最多,其中内科病种76个,占病种总数的42.70%;五官科病种32个,占病种总数的17.98%。从单式针刺补泻手法的使用情况分析,不同单式针刺补泻手法使用总频次为2542次,以捻转补泻和提插补泻应用广泛,捻转泻法应用频次最高,为895次,捻转补法应用频次为611次,提插泻法应用频次为571次,提插补法应用频次为303次。单式针刺补泻手法应用情况复杂,有单独使用者,有几种手法联合应用者。在1304篇文献中,有199篇文献使用捻转泻法、187篇文献为捻转泻法与提插泻法联合应用、141篇文献为捻转补法与捻转泻法联合使用、112篇文献捻转补泻与提插补泻联合应用。对各科应用频次最高病种的手法使用情况进行频次分析可得,在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手法的选择以提插、捻转补泻为主;对于伤筋,手法以提插、捻转泻法应用最多;鼻鼽的手法以捻转补泻手法联合应用频次最高;经行腹痛的治疗使用提插、捻转补泻手法最多;蛇串疮的手法选择以捻转泻法最多;五迟、五软的治疗中捻转补泻、徐疾补泻的联合应用频次最高。在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应用中穴位选择方面,选穴原则以近部选穴为主,频次为618次,支持度为44%;其次为远部选穴,频次为496次,支持度为35%。在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留针时间在30<t≤45时有效率高于其他留针时间的有效率;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在临床各科的疗效显著,总有效率在91%以上,其中以外科和皮肤科最为突出,总有效率分别为96.58%、96.07%。皮肤科为痊愈率最高的科属,痊愈率为68.24%。其次为妇科,痊愈率达62.84%。结论: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在临床各科应用普遍,涉及内科、外科、五官科、妇科,皮肤科和儿科相对较少。在内科和外科中应用最多,在内科,中风、中风后遗症及头痛、不寐应用频次较高;外科中伤筋和腰腿痛的应用频次最高。五官科应用病种较多,以鼻鼽为主。妇科以经行腹痛为主。临床多使用捻转补泻和提插补泻手法。穴位选择以近部选穴为主,其次为远部选穴。在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留针时间在30<t≤45时有效率高于其他留针时间有效率;毫针单式针刺补泻手法在针刺临床各科的疗效显著,尤其以皮肤科和外科最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