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羌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文化形成历经上千年,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众多学者学习研究的对象。2008年汶川地震后,原有的传统羌寨被摧毁,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加速,千篇一律、大同小异的羌寨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绝大多数传统羌寨在现代建造技术下失去了原有的“羌味”,表现在:与大环境的格格不入、与生态环境的脱节、聚落空间的错乱等,在现代潮流风气下,羌寨逐渐成为一个代名词,没有生命力的躯壳。随着乡村旅游热浪掀起,越来越多的城市人涌入羌族地区,但是能够体现羌族文化的建筑所剩无几,人们的选择仅停留在对路线、时间、交通方便的条件上,并不能唤起羌族人对羌寨风貌建设的重视,从而不能很好地继承羌族传统文化。本文以北川地区的羌寨风貌为研究对象,基于对羌寨文化传承与更新并重的原则,将传统羌寨风貌要素进行系统性的分类。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深入实地调研,并对不同年龄段当地人进行访问,对传统羌寨风貌要素进行了重新梳理和整理,从而系统性的总结出一套适用于现代化背景下的羌寨风貌构成要素体系。文章首先基于类型学的理论和方法,根据北川传统羌寨的具体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从北川传统羌寨风貌的总体特征、景观要素特征、民居风貌特征三个方面概况总结了北川传统羌寨风貌的构成要素体系;其次对传统羌寨的更新意义与价值进行阐述,同时也一一指出当前羌寨风貌问题,再以新时期下新建羌寨作为典型范例进行研究,从而得出北川传统羌寨风貌传承与更新的启示,用于指导乡村振兴下的羌寨风貌塑造策略;最后基于对传统羌寨风貌传承和新建羌寨中有利的经验,在传统风貌传承与更新的背景下,提出北川羌寨风貌构建的策略,最终用于指导具有特色的北川新羌寨风貌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