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作为第三代照明光源,以其经济性、实用性及高效率等特点有望成为未来照明光源的理想方式。但就目前来说,发光二极管要作为照明光源,其发光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作为第三代照明光源,以其经济性、实用性及高效率等特点有望成为未来照明光源的理想方式。但就目前来说,发光二极管要作为照明光源,其发光效率还不够高。要提高LED发光效率,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提高其内量子效率,即提高注入电能的利用率;一是提高光提取效率,即提高LED有源层所发出光的利用率。
本文首先介绍了氮化镓(GaN)LED的发光原理及其制备工艺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如GaN基LED外延生长的衬底选择;p型GaN的掺杂;欧姆接触电极的制备等。概述了解决这些关键问题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目前GaN基LED芯片的主要结构类型,如传统结构、倒装结构、垂直结构等。指出了各种结构的特点及其对提高LED发光效率的影响。在以上三种主要结构的基础上,人们又提出了表面粗化、光子晶体、特形芯片等新技术,使LED发光效率逐步提高。
本文比较三种主要结构的特点,指出,就目前而言,倒装结构相比于其他结构在效率上或技术成熟度上更具优势,通过模拟计算的方法分析了倒装结构提高LED发光效率的机理,指出其原因主要是避免了p型欧姆接触电极对光子的吸收以及电极引线对光的阻挡,此外还提高了LED散热性能,从而可以提高LED内量子效率及LED的热稳定性,但并没有突破全反射效应的限制,其出光锥角并未有增大,因而对LED发光效率的提高非常有限。而实验及理论均指出,改变LED芯片传统的四方体形状,可以在LED发光效率的提高方面取得突破,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菱形结构,通过仿真计算表明其光提取效率有大幅度提高,并分析了菱形结构中影响光提取效率的因素。
提高LED内量子效率一直是行业内研究重点,目的在于提高注入电能的利用率。通过改善外延材料晶体质量,优化外延结构可以使内量子效率有很大提高,而在芯片制备工艺上则必须制备低欧姆接触电阻的电极,以降低接触电阻功率损耗,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 n-GaN 欧姆接触电极的制备及其表面形貌的改善,并分析了 n-GaN 上欧姆接触形成的机理。
其他文献
该文以胰岛素为模型药物,以多种不同结构及分子量的高分子聚合物为载体,采用两次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粒给药系统,并对制备工艺中影响药物包封率的因素,载药微粒的理化性质
该文用cDNA Microarray对结核杆菌H37Ra感染巨噬细胞U937后24小时与非感染情况下的巨噬细胞基因表达谱进行了研究,发现有320条基因在mRNA水平上存在差异表达.有22个基因在感
该文设计实验尝试性的探索粘着斑激酶FAK在植物中存在,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的研究.若FAK存在,则极有可能在植物花粉管中存在着一条和动物相类似的整合素介导的信号通路.结果表
本实验室在前期研究发现,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PCC 7806胞外分泌蛋白是影响藻细胞悬浮的主要因素,其在藻液中呈纳米长纤维网状结构,且不仅可以悬浮各类藻细胞,还能够悬浮淀粉及琼脂糖等。MrpC蛋白所具有的纤维长丝状结构和悬浮功能特性,在药物的药物辅料开发和利用上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MrpC蛋白是M.aeruginosa PCC 7806胞外分泌蛋白,在
ADAM(proteins containing 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domain)家庭是一类锚定子细胞膜的细胞表面蛋白家庭.该家庭含有四个比较保守的潜在功能域:蛋白水解或、粘连域、
细胞凋亡是细胞在基因控制下自主结束生命的过程,其在维持生物体正常的细胞数量、器官组织发育以及清除衰老病变的细胞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细胞凋亡还可以通过细胞内的各种核酸感受器抵抗外来病原体的入侵。ZBP1是细胞内DNA和RNA感受器之一,是一种可以被干扰素诱导的蛋白质。在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情况下,ZBP1可以通过其保守的RHIM结构域与RIPK1和RIPK3相互作用。在RIPK3存在的条件下,
DC/DC开关电源以其高效率、高集成度的特点在电子产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传统的微电子技术中,DC/DC开关电源通常采用模拟电路来实现控制的。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遗传学技术逐步运用于人类群体的进化研究中.目前,遗传学方法主要是利用一些遗传标记来追溯人类群体起源迁移发生的大致时间及路线,近
光刻技术是人类迄今所能达到的精度最高的的加工技术,常规的光学光刻技术对微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光的衍射效应,常规光学光刻技术受到瑞利公式的限制
多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然而多种因素制约着转换效率的提升,其中短波长光子的能量损失是一项重要原因。如何充分利用短波长光子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