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域能源效率评价研究

被引量 : 46次 | 上传用户:sans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能源消费正在并将继续急剧增长,能源和环境的约束瓶颈也越来越接近可承载的底线。提高能源效率是解决我国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也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变革的关键点所在,在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和形势下,提高我国省域能源效率就更具现实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目前学术界和实业界对于能源效率的概念和定义尚缺少统一标准,而且现有的测算和评价指标本身也存在一定缺陷,由此导致各种研究计算出来的省域能源效率结果差异较大,从而无法判断我国当前省域能源效率所处的水平,更勿论省域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提升途径。围绕提升我国省域能源效率这一核心议题,遵循“实践发掘和提炼理论,理论解释并指导实践”的研究思路,按照“概念内涵——效率水平——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对策建议”的研究主线,采取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省域能源效率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能源效率的概念和内涵是什么?从效率与公平、系统论和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三个方面建立了能源效率的理论框架,基于能源效率的理论框架从源头投入、过程利用和最终产出三个角度辨析了能源效率概念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能源效率概念框架和能源投入成本效率概念框架。(2)能源效率的水平是怎样的?基于概念框架,分别构建了能源效率评价模型和能源投入成本效率评价模型,通过省域实证研究对评价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在研究期间,我国能源效率及能源投入成本效率均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的分布格局。我国各省域的能源效率和能源投入成本效率均存在较大差距,并具备不同程度的节能、增产和减排潜力。本研究的评价模型在理论研究方面可以有效应用于能源效率和能源投入成本效率的评价,并能较好地满足系统分析的要求。在生产实践方面可以为能源效率和能源投入成本效率提供更合理的计量和考核标准,并为我国提高能源效率提供决策支持。(3)能源效率是怎样变化的?将我国30个省域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采用能源效率评价模型和能源投入成本效率评价模型对三大区域能源效率和能源投入成本效率的变动进行了探讨:2001-2007年间,我国三大区域的能源效率和能源投入成本效率均大致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我国三大区域的能源效率和能源投入成本效率收敛性则表现出不同的特征。(4)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基于逻辑关系分析,找出了省域能源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建立了能源效率关键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和生产规模对我国省域能源效率的影响。结合影响因素分析,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建立了省域能源效率驱动力模型,据此提出了省域能源效率的提升建议,即省域能源效率的提升需要国家战略层面、省域规划层面、企业实施层面和终端利用层面的协调发展。
其他文献
以文学史上的“象征派”为出发点,但又不囿于流派的局限,探讨一种在文学上具有比一个流派更广泛意义的“象征主义”,从哲学意识、人生领悟、语言结构几方面,发掘象征主义的艺
<正>一粉丝经济的涵义1.粉丝经济定义。从传统意义上讲,粉丝经济泛指架构在粉丝和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被关注者多为明星、行业与网络名人和企业等。张蔷将"粉
Syllepsis和Zeugma在表现形式上都是指在同一句子里一个关键词可以与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语搭配的修辞手段,但在Syllepsis中所有这些搭配在句法规则和语义上都是正确的,并产生不
<正>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然而融资难目前是制约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民
查干湖作为吉林省乃至全国著名的4A级景区,当前在发展中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发挥出自身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以旅游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非常
<正>科研工作者是这个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群体之一,他们发现"真实",因而也受到人们的信任。公众认为他们是掌握了"科学方法"的人(虽然对科学方法的内涵也很难达成一致),是敢
会议
自从俄国、美国进行民粹主义的实践以来,关于民粹主义的讨论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门阵地。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政治、经济、文化都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社会压力增大,社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其中约35%-40%是不稳定的。随着对此类骨折认识的不断提高,尽早手术减少并发症以成为大多数外科医生的共识;多种内固定方
我国的科学技术在不断升级进步下,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对人们的实际生产生活需求也得到了满足。其中的纳米材料技术在涂料当中的应用,就能提高涂料的整体质量,从而更好的满足人
对大量原始材料的钩沉和梳理,描述和分析,波德莱尔作品自上世纪20年代初引进中国以来的翻译历程,并结合社会文化的历史背景,探讨该历程盛衰转折的深层原因。笔者在指出目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