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能源消费正在并将继续急剧增长,能源和环境的约束瓶颈也越来越接近可承载的底线。提高能源效率是解决我国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也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变革的关键点所在,在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和形势下,提高我国省域能源效率就更具现实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目前学术界和实业界对于能源效率的概念和定义尚缺少统一标准,而且现有的测算和评价指标本身也存在一定缺陷,由此导致各种研究计算出来的省域能源效率结果差异较大,从而无法判断我国当前省域能源效率所处的水平,更勿论省域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提升途径。围绕提升我国省域能源效率这一核心议题,遵循“实践发掘和提炼理论,理论解释并指导实践”的研究思路,按照“概念内涵——效率水平——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对策建议”的研究主线,采取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省域能源效率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能源效率的概念和内涵是什么?从效率与公平、系统论和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三个方面建立了能源效率的理论框架,基于能源效率的理论框架从源头投入、过程利用和最终产出三个角度辨析了能源效率概念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能源效率概念框架和能源投入成本效率概念框架。(2)能源效率的水平是怎样的?基于概念框架,分别构建了能源效率评价模型和能源投入成本效率评价模型,通过省域实证研究对评价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在研究期间,我国能源效率及能源投入成本效率均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的分布格局。我国各省域的能源效率和能源投入成本效率均存在较大差距,并具备不同程度的节能、增产和减排潜力。本研究的评价模型在理论研究方面可以有效应用于能源效率和能源投入成本效率的评价,并能较好地满足系统分析的要求。在生产实践方面可以为能源效率和能源投入成本效率提供更合理的计量和考核标准,并为我国提高能源效率提供决策支持。(3)能源效率是怎样变化的?将我国30个省域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采用能源效率评价模型和能源投入成本效率评价模型对三大区域能源效率和能源投入成本效率的变动进行了探讨:2001-2007年间,我国三大区域的能源效率和能源投入成本效率均大致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我国三大区域的能源效率和能源投入成本效率收敛性则表现出不同的特征。(4)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基于逻辑关系分析,找出了省域能源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建立了能源效率关键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和生产规模对我国省域能源效率的影响。结合影响因素分析,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建立了省域能源效率驱动力模型,据此提出了省域能源效率的提升建议,即省域能源效率的提升需要国家战略层面、省域规划层面、企业实施层面和终端利用层面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