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景观格局是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镶嵌体在景观空间上的排列,其变化会对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制度、经济体制甚至文化思想构成影响。在一定尺度的气候背景下,景观格局对区域的热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地表温度是区域气候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地表能量平衡的表现形式,其格局和动态也是衡量环境质量和社会发展政策优劣的重要标准。农业地区对自然条件依赖程度较强,地表温度是农业环境的重要因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地的自然景观、耕作制度、粮食产量以及生物多样性等。遥感反演可获取大范围连续的地表温度数据,为进一步研究其过程、机理和调控提供了可能与基础。随着生产的发展,广大农村地区的景观格局和地温分布都有显著的变化。但我国目前相关研究大都集中在城市地区,而对以农业生态系统为主的县域景观格局的热环境效应的研究工作较为薄弱。本文以中牟县和巩义市为例,利用1988年、2001年和2007年的遥感数据,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景观格局动态,采用单窗算法定量反演研究区的地表温度,尝试对农业景观格局的热环境效应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在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黄河中下游典型地区农业景观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通过对研究区三期遥感影像的解译得出中牟县和巩义市的景观格局动态。两县(市)的农业景观格局和演变过程表现出一些特征和差异,随着经济的发展,建设用地景观都有显著增加。中牟县的林地景观前期破坏严重,而2001年后略有好转。巩义市的林地景观有良好的自然基础且得到了有效的保护。(2)以Landsat TM/ETM数据、气象资料和其它地面野外调查资料为数据源,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支持下,采用单窗算法反演研究区地表温度。反演结果证明水域和植被覆盖较多的地区温度较低,而祼露的旱地和建设用地聚集区地表温度较高。从总体结果来看,利用该方法进行地表温度反演是可行的。(3)黄河中下游典型地区地表温度对农业生态系统景观格局的变化有较强的响应。本研究探索了研究区景观类型对地表温度分布的影响,得出各景观类型对应的地表温度有较大的差异,且各景观类型组成比例和分布格局的变化会引起区域地表温度的改变。另外从植被覆盖,水域景观格局指数和缓冲区等方面,对黄河中下游典型地区景观格局的热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的热环境格局与植被覆盖呈正相关,水域对研究区有明显的降温效应。水域景观自身的相对温度与其景观联接度呈负相关,随着距离水域景观距离的增加,地表有明显升温趋势,且在90m范围内地表温度明显偏低。本研究表明,相比前人在城市景观热环境效应的研究结论,农业景观格局对区域热环境有自己独特而重要的影响。